春风送暖,沃野萌新,“备春耕集结号”已嘹亮吹响。全市各地紧抓春耕黄金期,以奋进姿态掀起春耕备耕热潮。各区(县、市)立足“早”字争主动,通过组织农技专家下沉指导、强化农机设备保障与推广等举措,加速绘就生机勃发的春耕图景,为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夯基蓄势。
3月20日,宁波市和奉化区两级农业行政执法队走进农资店、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场所,开展执法工作。
在岳林街道的一家农资店,执法人员仔细查看店内销售的各种农药、种子、肥料等。这家农资店前厅摆放的是各种作物种子和农药产品,后厅是个小仓库,堆放着不少肥料和农具。“现在备春耕,所以前来采购的农户还是比较多的,我们提前备足了农资。”店方人员向执法人员介绍,积极配合执法检查。
经过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该店总体情况良好,但发现三瓶三唑磷农药存在过期问题。
“我们发现3瓶三唑磷农药,瓶子标签上标明使用期到今年1月份为止,可现在还摆放在销售架上,过期了两个月,所以是违规的。”奉化区农业行政执法队二中队中队长胡晓晖说,一般农药的保质期为两三年,过期的农药药效无法保证,使用后可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是不允许出售的。执法人员当场对过期农药进行拍照取证,后续将进一步调查处理。
除了检查农资经营场所,执法人员还走进农场,对农业生产和农资使用环节进行执法检查。
在岳林街道的一家草莓农场,执法人员首先走进农资仓库进行查看,这里摆放着许多罐装肥料、产品包装盒等物资。
“该农场总体生产经营情况还是比较规范的,只是采购的一种肥料外包装标签说明存在一点小问题。”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标签上写着“全营养素水溶肥”但缺少营养素的具体信息,按规定是需要标明营养素具体信息的,以便使用人了解其肥料的构成元素。
在农场的检查中,执法人员还对生产台账进行了仔细查阅,要求草莓上市前的质量安全检测、生产过程中的肥药管理以及销售记录等做到规范管理,台账资料随时可查、可溯源。
今年春节后,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提前启动护春耕农资打假专项执法行动。下发文件,发动全市各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对近年来农资质量监督抽检问题较多、生产事故发生较多、投诉举报较多的领域,以及游商游贩、农资忽悠团等乱象开展重点治理。
市农业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备春耕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各区(县、市)已检查各类主体256家次,有效维护春耕备耕期间农资市场秩序,保障春耕有序推进。春耕备耕检查执法行动正紧锣密鼓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