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盐源县人民医院召开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建设启动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杜凌遥教授、朱霞教授、王嘉毅博士、周宸博士,盐源县委艾防办主任冉萍,盐源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宏、常务副院长徐鲲杰、艾滋病治疗管理办主任雷万琼、感染科主任汪德宏等出席启动会。会议以慢乙肝临床治愈为主题,围绕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的建设、乙肝的防治进展授课、讨论。
会议现场
冉萍主任在致辞中表示,盐源县人民医院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的建立和启动,是盐源县人民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尝试,也是盐源县乙肝防治工作的重要突破。
“通过乙肝临床治愈门诊建设,我们将组建专业的医疗团队,通过精湛的医术,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慢乙肝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的诊疗方案。”冉萍主任指出,我们将以专业的医疗技术和敬业的精神,为我县的乙肝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治疗,为2030年全面消除乙肝危害积极贡献我们的力量。
数据显示,我国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居国内所有癌症前列,而高达92%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感染所致。“慢乙肝的规范治疗必须引起重视。研究显示,对于慢乙肝患者,未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和实现临床治愈,其5年肝癌发生率有着很大的差别。”杜凌遥教授在报告中介绍说,未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高达14.9%;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可降至10.7%;而实现临床治愈的慢乙肝患者肝癌发生率仅有0.6-1.5%。由此可以看出,临床治愈可以有效遏制肝癌发生。
然而,我国乙肝患者对临床治愈认知整体偏低,调查发现只有11.2%的患者能够正确认识临床治愈。杜凌遥教授介绍,乙肝临床治愈门诊是以“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为目标的专病门诊,旨在凝聚国内权威专家智慧与经验,为乙肝患者提供“全病程科学管理”的乙肝诊疗新模式,采用规范化诊疗技术、提供个体化病程管理及服务,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临床治愈。
那么,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追求慢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已成为全球普遍共识。”朱霞教授在授课中介绍说,乙肝表面抗原水平是追求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500IU/mL,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治疗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可达50%。此外,核苷经治优势患者治疗48周整体乙肝表面抗原清除率明显高于初治患者。
要想让更多的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首先需要积极治疗。据介绍,我国乙肝治疗率仍未达到理想水平,诊断率有所提升,从20%提高至25%,但治疗率并未变化。王嘉毅博士介绍说,新版《指南》建议对于血清乙肝病毒DNA阳性者,无论谷丙转氨酶水平高低,只要有乙型肝炎肝硬化家族史或肝癌家族史或年龄>30岁均建议抗病毒治疗。
对于干扰素治疗,一些患者还有顾虑,比如是否会有较大的不良反应?周宸博士在授课中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据介绍,聚乙二醇干扰素临床研究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均为轻度、可预见、可控、可消除的,并没有发生文献报道以外的不良反应。
最后,在会议总结中汪德宏主任表示,我们深信在各位专家的努力下,盐源县人民医院乙肝临床治愈门诊的成立将为我县消除乙肝危害带来希望,成为推动乙肝治疗领域发展的新动力,为患者筑牢健康根基,助力更多乙肝患者实现临床治愈。(黄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