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3个“世界级”项目惊艳投行专家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宁波3个“世界级”项目惊艳投行专家

3月28日下午,宁波“一键回冬”,东部新城一个会场内却热火朝天:国泰基金、华福证券、君合投资、力鼎资本等投行的负责人,以及日联科技、仁微电子、上海均和集团等企业的高管齐聚甬城。

他们此次关注的重点只有一个——宁波新材料产业。目的也很纯粹,就是带着“真金白银”考察投资标的。这次资本聚焦宁波新材料产业,能否收获满满?

5家路演企业,3个“世界级”

活动现场的路演环节,5家“名不见经传”的甬企亮出3个“世界级”,直接震惊20余名资本大佬:

净源科技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芳纶和特氟龙两种“新材料之王”结合,量产中空纤维膜的企业,产品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

柔碳电子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卷对卷生产石墨烯薄膜的企业,最新研发的石墨烯透明导电材料,正加速柔性显示行业国产替代进程;

卢米蓝作为世界一流的OLED核心材料供应商,实现20余种光电材料的规模化量产,技术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是小米、华为、三星、苹果等品牌的“名配角”;

九寰适创自主研发的首款国产压铸模具CAE软件助推精密制造数字化转型;

瑞凌新能源光伏行业专用辐射制冷超材料生产线,年产能已达500万平方米规模。

独特优势带来投资价值。初步统计,产融对接环节达成10余项合作意向,涉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生产线扩建等多个领域。

投行最近在新材料领域疯狂寻找标的,因为新材料这个“产业粮食”,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与牵引。

集聚效应凸显,宁波成投行眼中的“香饽饽”

作为全国首批七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宁波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升级为路径,正加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高地,成为投行关注的热土。

上海证券报总编辑刘冬赋直言,在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资本市场正从服务传统产业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宁波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先看体量。

宁波拥有新材料规上企业约1100家,包括19家上市企业、20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前列。

化工新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稀土磁性材料、功能膜材料、集成电路电子材料等五大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已经形成,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4900亿元。

再看生态。

不产稀土的宁波被誉为“中国磁都”,稀土永磁材料产量占全国40%以上,这得益于宁波早在20年前就锚定产业方向,超前布局新材料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甬江实验室、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等高能级科研平台,以及一大批新材料领域的院士和高层次人才齐聚,不仅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更催生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

最后看市场。

制造业是长三角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产业,12个产业达到万亿级规模,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对新材料具有广阔需求,形成集约集群、上下协同的产业链条。

宁波又依托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磁性材料、石墨烯导热膜等新材料及应用产品出口,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

宁波如何突围?专家支招

宁波新材料产业和相关企业依旧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共性技术研发与支撑能力不强、以线带面的联动效应不够明显等问题。

如何突围?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当前全球新材料竞争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与迭代速度,宁波要发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优势,尤其在石墨烯、稀土永磁材料等特色领域强化原始创新。

企业则要注重知识产权布局,推动关键材料向下游器件延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上海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新材料相关企业可沿着国家鼓励的赛道布局应用场景,包括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同时,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壮大也是市场化前景较好的方向。

问及更偏好什么样的企业时,他提到了“甜蜜点”的概念。

“通俗地讲,就是这家企业要处于技术领先阶段,且在大规模量产和终端应用爆发前夕。虽然没有业绩,但技术和市场方面都比较成熟,刚好需要资金去落实产能、开拓市场。这样的标的价格不高但确定性更高。”该负责人说,从事新能源产业链布局和协同的企业,更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

目前来看,宁波各大民企已挑起大梁。

博威合金不久前成功研发出一种导电率更高、电阻温度系数更低的铜—石墨烯复合线材,可以让5G、6G的无线通信信号传输更快、更稳定;晶钻科技的培育钻早已跳出“穿戴首饰”的范围限制,与现代工业尤其是高精尖现代工业“深度绑定”……

踏“春”提速,宁波新材料产业奋进在这个春天里。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