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一城花——叶国丰当代艺术展》开幕音乐沙龙在明州书画院一楼明州美术馆盛大启幕。来自北京、杭州和宁波各地的上百位嘉宾、企业家、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们参与了这次盛会。
当小提琴的旋律与当代艺术的色彩在明州美术馆交织,当户外的园林风景与当代艺术作品无边界融合……这场融合视觉、听觉与人文思考的跨媒介艺术盛宴,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叶国丰极具辨识度的30多幅当代艺术作品,更以“城市与艺术共生”为命题,叩击AI时代当代人的精神内核。
开幕式现场
著名评论家夏可君认为:“叶国丰的作品繁密、丰涵,把绘画的表现推进到咒语般神力的极致上,可以看出艺术家强大的心力。”
艺术家叶国丰用自己独特的抽象艺术语言将物象提炼或者过渡到一种心象的转换,或者是物和心的合一。他用艺术给我们带来“满目皆春 物性光华”“由形而象 生生不息”,并如“花”般绽放于山海之间,既承载历史沉淀,又涌动着当代生机。
开幕式现场
01.
《一城花》:
一个城市与艺术的共生
本次《一城花——叶国丰当代艺术展》是艺术家叶国丰的第十次个展,也是他回馈宁波家乡的第四次个展。从《云水无间》、《山海印心》、《无边光景》,到现在的《一城花》。每一次都呈现出全新的艺术样貌,展现了他强大的艺术创新力。
叶国丰坚持不断探寻和求变不仅是对既有艺术形式的超越,更是他个人风格和思考方式的不断演进。
艺术家叶国丰
叶国丰在开幕式上表示:“从最早画海港,到意象和抽象作品,对我来说 ,创作就像不断爬坡的过程,爬上一个坡看到一片风景,再爬上更高的坡看到更美的风景。”
一城花,取自苏轼的诗句:半壕春水一城花,现正值初春时节繁花悄然盛开,与宁波这座城市,和明州美术馆的环境氛围,都非常应景。春已至,一城花盛开,一城花如海。
展览现场
一城花,更是隐喻一个城市与艺术的共生。一朵花的生长本身没有任何明确的指向和目的,但正是它盛开后的自然形态所产生的美感,使它被瞩目、被赞颂。康德在阐述他的美学理论时谈到,花是自由的“自然美”,它的美丽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目的或概念。
艺术的审美也是如此,无用之用的艺术,是个人和城市幸福指数的重要参照系,尤其随着AI时代到来,艺术也许是人类最重要的心理依托和诗意家园。
02.
独特艺术语言:
去中心化 无边界
原宁波美术馆馆长、民盟中央美术院浙江分院副院长韩利诚说:“叶国丰的作品通过有力量感的交集重复的线条表达了一种撼动人心的能量。用色上也如此,并非去实现某种造型,红至深红、黄至深黄、黑至深黑……极具视觉冲击力,在情绪上创造驿动,让人惊心动魄。深刻呈现了后工业时代转型AI时代人们的激奋和不安,这是一种生命的律动,一种时代的精神。”
原宁波美术馆馆长 ,民盟中央美术院浙江分院副院长韩利诚
浙江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王敏杰认为:“叶国丰的作品极具辨识度,通过大胆的色彩碰撞与肌理叠加,率性而自律的线条构建了无边界的诗意空间。“
浙江省美协副主席、秘书长 王敏杰
作品《丰》和《无边光景》让人感受到植物的繁茂与峥嵘经纵横的笔意而恣意绽放,植物在艺术家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姿态,呈现出气势宏伟、苍茫奔放的群簇式形象。
《无边光景》240x200cm 布面丙烯 2016年 叶国丰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评论家杨大伟认为,叶国丰的艺术创作常常是以观念思维展开,在质、形、色的不断的叠压反复中感受艺术表达的空间最大化。他的创作过程即是非线性的同时又潜藏着一个动态系统,作品呈现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是对自我心理和情感的挑战及可能性探索。他不断解构与重构,将信息和灵感转化为具有深度的的艺术表达。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仿佛成了作品观察者去直面当代生活的复杂性,思考自身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只有边界的不断拓展才可以让艺术表现具有更多可能。
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 评论家杨大伟
03.
艺术宁波沙龙:
让审美成为城市基因
区别于传统开幕式,本次展览以“音乐沙龙”形式破题。青年音乐家以室内乐弦乐四重奏呼应画作意境,与艺术展品形成动态对话。观众穿行于展厅,耳畔是音符流淌,眼前是色彩跃动,多维感官体验消弭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艺术不该被‘观看’,而应被‘感受’。”策展人陈晓旻表示,这种沉浸式展陈设计,正是对“让艺术抵达生活”理念的实践。
来源:艺术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