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成为国家级项目培育对象!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成为国家级项目培育对象!

4月2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等指导的 “聚爱同行・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公益系列活动”在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举行。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正式签约成为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基地校培育对象(全国仅10家)。

签约现场.jpg签约仪式现场。

据悉,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是目前唯一国家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承担着整合全国孤独症教育资源,建立国家孤独症教育标准,提供孤独症教育多学科融合等责任。

微信截图_20250403123924.png孤独症学部“星心向融”儿童成长中心。

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秉持“以生为本 融爱汇智”的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2015年9月,学校开办培智职业教育(含孤独症职业教育),2023年9月,开办浙江省首个孤独症实验班,2024年9月开始招收孤独症学前班,随后立即成立了孤独症学部和“星心向融”儿童成长中心,实现了从学前到职高学段的全覆盖,并逐渐构建起具有宁波标识度的孤独症学生“星融”教育模式。

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多元融合、全面支持、共促发展”的工作要求,通过搭建各类平台,推动医(康)教融合、院校融合、校企融合、家校融合以及区域融合等内容落到实处,有效实现了面向孤独症学生“全方位关爱 全生涯服务”的目标愿景。

孤独症儿童参加轮滑社团课 .JPG孤独症儿童参加轮滑社团课。

学校将校内“小融合”和社会“大融合”有机衔接:一方面,他们以五育融合为抓手,通过走班教学、文体活动、劳动实践等形式,努力打破各种障碍类型孩子的沟通壁垒,在校园内实现“无障碍”流动。另一方面,他们以普特融合为重点,带领孤独症学生与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同上一堂课”,如在学前段实行“浸润式”融合,与江北区庄桥街道中心幼儿园积极创设“通用设计+无障碍”的教育环境,围绕“融合游戏、生活实践个训课堂”等,对特殊幼儿开展集体意识培养、生活自理训练和个性化康复;在职高段实行“定制式”融合,与宁波市甬江职高、古林职高合作先后设立烹饪与面点专业的“卫星班”,选送部分孤独症学生每周定期到普通中职学校与其他学生“共享”专业技能课,学习制作中西式糕点、咖啡茶饮等,并通过技能展示月、义卖活动等将作品向社会呈现推广;与相关餐饮服务单位合作,推出联名品牌,凸显学校的职业教育成果和残疾学生的“一技之长”。另外,学校充分发挥职场转衔指导作用,经面试评估后,推荐学生去宾馆、酒店、咖啡馆等适合的岗位开展实习和实现就业,为他们成为自立自强的社会人铺垫扎实基础。

孤独症学生作品.jpg孤独症学生作品。

“星融”模式:即从单融合到多融合——全方位支持;从小融合到大融合——全学段循环;从浅融合到深融合——全生涯服务,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正在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上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该模式获得了国家、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央广网》《浙江教育报》《现代金报》、甬派客户端等先后发布相关报道,并多次在国际论坛、全国研讨活动以及访问交流中作为经验进行交流分享,它还作为“浙江省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与康复先进学校典型经验”和“宁波市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被广泛推广。

微信截图_20250403123941.png“小黄车”公益助残项目展示。

在本次“聚爱同行・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公益系列活动”上,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宁波市达敏学校、宁波市鄞州区特殊教育中心还被列为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联盟校(全国仅30家)。这标志着宁波市特殊教育尤其是孤独症儿童教育事业成功迈上了新的台阶,必将为我市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带来更多的希望与支持!

来源:宁波教育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