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五大创新” 绘就崭新图景——宁波通商银行积极探索园区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
宁波
宁波 > 企业资讯 > 正文
站内

推进“五大创新” 绘就崭新图景——宁波通商银行积极探索园区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新时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指明方向。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重镇,宁波市依托产业园区“经济细胞”密集区,正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宁波通商银行作为小型银行,立足产业园区这一战略支点,积极探索园区金融服务新路径,稳步推进“五大创新”,构建“精准对接+立体服务”双轮驱动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全周期、场景化、智慧化的综合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末,园区金融授信余额突破200亿元,增幅近70%,服务企业逾1600户,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推动力。

机制创新,整编组建“1+1+2+N”专营服务“铁军”。

针对园区企业融资需求多样、服务响应滞后等痛点,宁波通商银行按照专营机制,提升服务层级,优化服务功能,丰富服务内容,组建“1+1+2+N”服务团队。针对30家重点园区,配置1名分行负责人和1名支行负责人统筹协调,由2名专职客户经理专职对接和2名中台产品与风控专家支持,联动政府机构、创投公司、科研院所等N个外部合作单位,形成强大的综合服务合力。如在宁海某工业园区,该团队通过“名单制走访+需求沙盘推演”,完成50多家中小微企业近4亿元授信落地,有效支撑了区域民营经济发展。

体系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生态圈”。

宁波通商银行打破传统信贷边界,以“园区金融+”模式串联五大服务维度,将科创金融、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国际业务等与园区场景深度融合,构建了“园区金融+”立体化服务矩阵,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全链条的立体化支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例如,针对科创型园区,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担合作科技信贷等产品,支持初创企业“智产”转化为资产。在供应链场景中,开发“经销商数据贷”“订单融资”等工具,串联核心企业与上下游小微企业,盘活产业链资金流。通过科创孵化基地、数字平台等链接多方资源,形成“金融+产业+科技”共生生态。

产品创新,“一园一策”综合服务产业需求。

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转型,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园区产业聚集趋势不断形成,对于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宁波通商银行加强市场调研和存量重点园区落地业务分析,针对不同园区的产业特点,尤其是聚焦重点园区实施“一园一策”,推出差异化服务策略,配套专项产品组合。如在绍兴某园区,在应用“出口数据贷”等园区专项产品外,还针对园区纺织类企业聚集的特点,开发了适配纺织贸易型企业特点的专项方案,成功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末,为中国轻纺城逾50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超4亿元贷款支持,户均780万元。

工具创新,“数字融合”提升融资效率与体验。

依托“332N数字化架构”,宁波通商银行首先从国家政策落实和标准化产品出发,努力打造线上化、集成化、智能化服务生态。该行“惠抵通”“乐业通”等标准化产品已实现“手机申请—智能审批—30分钟放款”全流程线上操作,通过嵌入风控模型的微信小程序,企业可一键完成贷款申请、合同签署和用款。同时,为持续落实好无还本续贷政策,该行制定了《无还本续贷政策明白纸》,优化了“无还本续贷”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无缝续贷服务,降低资金周转成本。

政策创新,精准资源配置保障业务发展。

针对合作园区入驻企业固定资产小、主营规模小、授信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微企业特点,出台园区金融专项政策,通过给予支小再贷、减免一般拨备、尽职免责、科创小微单户奖励等政策支持,从提高风险容忍度、配套专项奖励和降低内部资金成本等方面助推发展。同时,对园区相关业务实行专岗审批,根据业务量大小合理配比岗位人员,提高审批人员的小微业务审查专业性和审批效率;根据不同区域企业特点等进行差异化处理,缩短小额业务审批流程,实行限时审批服务,确保小微业务及时受理,限时审批,真正将“普惠”落到实处。

在浙江这片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热土”上,宁波通商银行将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以产业园区为载体,“五大创新”为驱动,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园区沃土,助力更多“小巨人”破土成林,努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贡献金融力量。

推进“五大创新” 绘就崭新图景——宁波通商银行积极探索园区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