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宁波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最后一根水上沉桩顺利入位。工程自1月21日打下首桩以来,经过77天的紧张施工,累计沉桩256根,该项目全部水上沉桩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工程建设正式迈入新阶段。
宁波大榭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是在已建码头的基础上向东顺延新建 300 米码头平台,并对已建 1#泊位(330 米)进行加固改造,按照靠泊 20 万吨级集装箱船的标准,将其改扩建为 20 万吨级集装箱泊位(630 米)。工程完工后,宁波大榭集装箱码头将形成 1800 米的连续岸线,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也将提升至 425 万标准箱,港口综合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在施工过程中,中交三航局宁波分公司项目团队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的多重挑战。工程所在地寒潮大风频发,地质条件复杂,超过七成的桩体需要采用超高桩工艺,超高桩体高度达 8 米。在 151-B 钢管桩施工时,项目团队发现其与相邻老码头 150b-C 仰桩存在空间冲突。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运用 BIM 三维建模进行碰撞分析,并结合现场复核,与监理、设计单位积极沟通,将原设计直桩调整为斜率 8:1、扭角 80°的斜桩方案,既解决了空间矛盾,又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
为满足施工进度要求,项目团队还对码头后沿的 12 根桩进行了“斜改直”结构创新。通过钢护筒受力分析和桩基刚度验算,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了陆上沉桩,为整体工期争取了宝贵时间。施工期间,项目组与设计、监理单位建立了“三方联动”机制,多次召开技术论证会,确保每一个技术方案都科学可靠。
据了解,项目整体建成后,宁波大榭集装箱码头将与金塘港区协同构建长三角南翼“千万箱级”集装箱集疏运体系,显著提升宁波舟山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枢纽地位,为保障国际物流链畅通、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设施支撑。
(通讯员 裴夏伟 宋兵 刘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