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市场监管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宁波市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若干举措》,聚焦全域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具体举措一起来看↓
一、加强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顶层设计
编制宁波市专利密集型产业目录,建立健全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核算与发布机制。结合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远景纲要,明确未来5到10年产业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二、明晰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路径
围绕产业特点和现状,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扩规模、强质量、优结构、提速度”。到2025年底,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到40%,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8%。
三、强化产业发展专利导航服务
发挥汽车及零部件、柔性电子、智能家电等专利导航服务基地作用,开展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将专利导航研究成果与产业发展规划、技术研发、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融合应用。到2025年,新招引落地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40个以上,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120个以上。
四、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创新力度
加快在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布局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品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共性技术、新产品试制等开展联合攻关。到2025年底,实施市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00个以上,建成创新联合体20家。
五、畅通专利成果转化对接渠道
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建立本地专利转化资源库,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高价值专利与企业精准对接、加快转化。到2025年底,组织开展专利转化对接活动50场以上,高校院所专利转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六、健全专利密集型企业梯度培育
建立专利密集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快培育和推广一批经济效益高、专利价值贡献突出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到2025年底,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数量达到4000件,备案认定的专利密集型产品产值超过350亿元。
七、发挥“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知识产权联盟。鼓励龙头企业发挥商标与专利的组合效应,联合上下游企业形成一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商标品牌。到2025年底,认定培育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30家,建成产业知识产权联盟10个以上。
八、强化数字赋能提升服务供给
推进宁波知识产权智保平台建设,绘制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图谱。加强专利侵权风险分析(FTO)中心建设,强化知识产权海外风险预警。推广应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具,加强与宁波科技大市场联动。到2025年底,涉及专利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0亿元以上。
九、推进多元化知识产权金融支持
建设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深化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投贷联动、证券化等金融服务。发挥浙江省知识产权保险创新推广中心作用,加大知识产权保险产品创新和服务供给。到2025年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过600亿元,知识产权保险保障金额超过20亿元。
十、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支撑
深化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开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分级分类评价,规范知识产权服务市场。引进“海外工程师”,培养一批懂专利管理和运营、专利导航运用和商标品牌建设的专业人才。到2025年底,新增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0家以上,累计引进“海外工程师”2100名。
拓展阅读
什么是专利密集型产业?
根据《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统计分类(2019)》,知识产权(专利)密集型产业是指发明专利密集度、规模达到规定的标准,依靠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符合创新发展导向的产业集合。
什么是专利密集型产品?
专利密集型产品指拥有多项高质量专利、主要依靠专利参与市场竞争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产品,是打通专利端和市场端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宁波持续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积极推进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工作,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3069件,产品关联专利1.28万件,其中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202件,产值超过150亿元,数量均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来源:宁波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