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联合多个团队走进校园举办座谈活动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站内

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联合多个团队走进校园举办座谈活动

为深入推进警校共建机制,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化解校园矛盾风险,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联合鄞州分局“Madam来了”团队、北京康达(宁波)律师事务所及《法治日报》宁波记者站等多家单位,共同走进宁波市富通技工学校,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的警校座谈活动。活动旨在通过法治教育宣讲、典型案例分享、学生互动表态等形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法治意识,为构建平安校园注入了新动能。

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联合多个团队走进校园举办座谈活动

多方联动 共话校园法治建设

此次座谈会由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防暴大队牵头组织,鄞州分局“Madam来了”团队创始人董黎娜警官携团队成员——北京康达(宁波)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叶甬容律师、《法治日报》宁波记者站负责人范海钢同志共同参与。活动伊始,防暴大队副大队长、宁波市富通技工学校法治副校长潘学德总结强调:警校共建是维护校园安全的重要抓手,富通作为宁波市“警校共建”的示范校、标杆校,“正气富通”的德育品牌已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此次联合多方力量开展法治教育,是警校双方推进共建工作的又一重要实践。

鄞州分局“Madam来了”团队创始人董黎娜警官补充强调:“法治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我们希望通过警校共建,让法治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为他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联合多个团队走进校园举办座谈活动

以案释法 筑牢学生思想防线

座谈会上,叶甬容律师结合近年青少年犯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校园欺凌、网络诈骗、冲动暴力等问题的法律后果。她通过“情景模拟+法条解读”的方式,向学生普及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并提醒参会学生代表们:“法律不仅是约束行为的红线,更是保护权益的盾牌。”随后,法治日报宁波记者站负责人范海钢则从媒体视角出发,分享了青少年因法治意识淡薄误入歧途的真实案例,并呼吁学生善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法治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关乎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他说道。

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联合多个团队走进校园举办座谈活动

现身说法 传递法治正能量

座谈活动中,两位学生代表的发言成为亮点。2024届毕业生王佳城同学在毕业升学后积极报国参军,此次特意在入伍前夕返校参会。作为原校国旗护卫队成员,他深情回顾了在校期间“德育法治工作室”对其成长的帮助:“正是通过警校共建的法治课程和心理辅导,我学会了理性处理矛盾,坚定了参军报国的信念。”来自2402班的章诚凯同学则勇敢地直面自身问题。他坦言,过去的自己缺乏规则意识、常常犯错,但在参与此次法治工作室的座谈活动后,深刻认识到了错误并决心改正——“遵守规则、勇于担当,才是真正的成长。”章诚凯同学真诚表态: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他将戒骄戒躁、力求改变,同时积极参与“德育法治工作室”开展的各项活动,争做德育法治教育的优秀代表。

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联合多个团队走进校园举办座谈活动

创新机制 拓展警校共建深度

为进一步巩固活动成果,宁波市富通技工学校与警方联合宣布了“德育法治工作室”的工作升级计划:

其一,在全校各班推开“德育法治安全员”机制,发挥德育优秀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形成“学生带动学生”的良性循环,让“德育法治工作室”的积极影响不再局限于“学生代表”,而是切实走进班级,走近学生。其二,借助多方力量拓展德育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开展更多元、更深刻的专题普法讲座,助力学生的德育法治素养全面发展。其三,联合律所为学生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切实解决校园内外涉法问题。其四,培养“法治公益志愿者”,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普法宣传、法庭旁听等实践活动,让警校共建和法治教育“走出课堂、迈向社会”。

“这次座谈是警校合作的新起点,期待富通的优秀经验能推广到市内的更多院校,”董黎娜警官表示:“我们希望‘警校共建’的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能落实、落细的常态化机制。”

宁波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联合多个团队走进校园举办座谈活动

凝心聚力 共绘平安校园蓝图

青少年法治教育任重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此次共建活动不仅为富通技工学校的学生们带去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更通过制度化、常态化的合作机制,为校园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法治防线。未来,随着“德育法治工作室”的深入推进,法治的种子必将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青春力量。

(通讯员 李金龙)

推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