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钱湖麻糍春日热销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站内

东钱湖麻糍春日热销

宁波的春天,怎可少了东钱湖畔那一口“糯叽叽”的麻糍呢?眼下正值麻糍销售的旺季,在鄞州区东钱湖镇的几个农家作坊里,村民们忙得热火朝天,纷纷感慨:“忙不过来,根本忙不过来!”

4月11日11点多,“叮咚”“叮咚”微信消息的提示声,在蔡幼飞家此起彼伏。这位“麻糍二代”的手机里,订单从天津、广东、新疆等地纷至沓来。

而此时,她无暇回复,正忙着在石臼前帮着父亲捣麻糍。“他们从凌晨4点多就开始忙活了,我趁着午休赶过来帮忙。”蔡幼飞说。

进入3月,蔡幼飞家便开启了“全家总动员”模式——父亲负责蒸糯米、顾火候,母亲蒸艾草、揉面团,而蔡幼飞负责包装和发货。做了20多年的麻糍,因食材新鲜,他们一直拥有一群固定的食客。

为何有些游客每年都想尝这一口“鲜”?蔡幼飞说,有一名天津的顾客告诉她,东钱湖麻糍有一种“春天的味道”,吃麻糍有种春日的仪式感。

“我今年都没敢发朋友圈,怕来不及做,但仍有不少老顾客主动找上门来,上个月的销售额就有2万多元。”蔡幼飞笑着说,过去的订单主要集中在宁波周边城市,但随着东钱湖旅游业的发展,现在的订单来自全国各地。

循着糯米香,来到绿野村,村民陈金娥的院落已成了游客们寻味的“打卡地”。

“我们这里的麻糍之所以好吃,是因为讲究用料。”做麻糍近40年的陈金娥自豪地道出了她的美食秘方:艾草都是现采摘的,保留了最自然的清香味;捣面团是人工的,口感更加软糯。为了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陈金娥除了做麻糍,还捏青团,裹上自制的黄豆或芝麻馅,香甜可口。

“一天就卖出了100多箱麻糍,还有几千只青团,有的顾客还从北京特意寻过来,真想不到!”陈金娥动容地说,家乡的传统糕点成了全国的“网红”,看来老味道要坚守,花样也要创新,这样才能持续受欢迎。

在下水片区的几家店铺中,“钱湖手工麻糍店”的招牌格外醒目。店主朱亚菊边说边在一旁打包青团。她家的摊位,品种很丰富,有米鸭蛋、南瓜麻糍等,这些都是她多年经营中积累的经验。

这家店开了快20年。当年,因东钱湖区域改造,她家的鸭棚需按规定关停,之后就在家门口支起了麻糍摊位,成了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刚开始就我们一家麻糍店,后来周边的村民纷纷效仿,有的还开起了农家乐,这条街便越来越热闹。”朱亚菊说,现在一到周末和节假日,道路上车水马龙,两侧游客如织,店铺生意也跟着旺起来。最近一个周末,仅麻糍就售卖了1000多盒。

从农家作坊到文旅招牌,小小麻糍串联起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密码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脉络,成为春日里撬动区域经济的“甜蜜支点”。据不完全统计,东钱湖镇至少有30家农家麻糍作坊。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