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穿越山海 美育润泽彝乡—东西部协作打造数字教育新范式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站内

AI穿越山海 美育润泽彝乡—东西部协作打造数字教育新范式

当江南的AI技术遇见大凉山的索玛花,会迸发怎样的教育火花?4月9-11日,一场跨越2500公里的数字赋能教育实践在四川省凉山州处展开。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上海森宇股份有限公司,将“AI+美育”创新课程送抵凉山州盐源县两所中学,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彝乡学子打开数字世界的窗口。

深入实地调研,惊现数字鸿沟

“我们的学生能熟练背诵《离骚》,大部分学生从未见过AI生成动画。”盐源民族中学教师的话道出边疆教育困境。盐源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腹地,县域内98%为山地地形,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300米至2800米之,下辖22个乡镇中70%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作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盐源县现有中小学32所,其中乡村学校占比达83%,信息化教学设备覆盖率不足1/4。调研显示,两所试点学校93%学生首次接触AI创作,多媒体设备仅能支撑基础教学。

探索AI丝路计划,孕育数字“索玛花”

2021年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宁波面向四川凉山州开展“数字火种”教育协作项目47个。在此背景下,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媒体学院庞静老师携24动漫班吴亦吟等同学一起作为本次授课核心力量,深度参与上海森宇股份有限公司「AI丝路探索计划」公益项目,于4月9日至10日走进四川凉山盐源民族中学、龙塘中学,开展AI技术融合红色教育的创新实践。东西部教育协作已突破简单“输血”,正在培育数字时代的文化“造血”能力。这场始于屏幕的相遇,或许正孕育着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数字索玛花”。

实施破冰行动,构建三阶课程

项目实施前,该校团队联合森宇股份对两校展开深度调研。数据显示,盐源民族中学93%的学生从未接触过AI创作工具,龙塘中学仅有的多媒体设备也难以满足数字艺术教学需求。两地教师反馈:“学生对新技术既好奇又陌生,传统课堂难以激发数字时代的文化表达热情。”基于此,项目组针对性设计“认知破冰-实践赋能-成果共享”三阶课程,确保零基础学生快速上手。

赋能课堂变革,创新文化传承

项目以企业版权《龙梦奇缘》IP角色"小公主芭芭拉"为AI向导,创设“分镜共创小队”模式,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全流程实操,利用AI流程创作课程体系开展教学。在盐源民族中学的AI课堂上,教师将动画中团队合作的故事延展到课堂上,在小组协商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

课后问卷调查显示,两校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达98%,超八成学生表示“第一次发现AI原来就在自己身边”。盐源中学高一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AI动画时说:“原来我的想法可以这么快变成一个个画面,太酷了!”龙塘中学的初二女生依依不舍的说“你们还会再来吗?我们还想再看到你们。”龙塘中学的程教师感慨:“东部高校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更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可能性。”

当盐源中学学生用AI将苦荞丰收场景转化为动画时,东西部教育协作已突破简单“输血”,正在培育数字时代的文化“造血”能力。这场始于屏幕的相遇,或许正孕育着乡村振兴最动人的“数字索玛花”。

赓续教育情怀,大展公益宏图

“这次实践不是终点,而是数字美育长征的起点。”项目帮扶支教负责人庞静博士透露,东西部协作团队今后将继续拓展企业IP资源、AIGC前沿技术与高职教育经验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开发出适配西部学情的“认知启蒙-创作实践-成果传播”三阶课程,计划形成标准化教学包向凉山州17个乡村振兴重点县及沿线中小学推广,让更多孩子享受技术平权带来的创作自由。通过“校-企-地”三方协同机制,既彰显高职院校、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也为探索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提供了鲜活样本。

(通讯员:庞静、吴亦吟)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