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浙江省第44个“爱鸟周”,在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塘湿地的芦苇丛中,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两名执法人员正躬身穿行。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巡查的重要环节,翻越海塘、深入芦苇荡拆除非法设置的捕鸟网,已成为他们每周的“规定动作”。
近日,宁波市生态环境局镇海分局执法人员,翻过堤坝、深入苇荡,开展护鸟行动。“看,这里!”执法人员指着不远处芦苇丛中一根隐约冒头的竹竿。果然,一张南北张开十多米的黑色鸟网立在芦苇间,不细看很难发现,细细的网眼里还卡着一只干瘪的斑鸠。“这两个月已经拆了3张网,斑鸠是最常撞上网的鸟类。越挣扎缠得越紧,最后就这样活活饿死。”负责当天巡查的执法人员唐宇航叹气道。
宁波石化区海塘湿地因丰富的滩涂生物和茂密芦苇,成为斑鸠、白鹭等湿地“精灵”栖息繁衍的“补给站”。然而,隐蔽的捕鸟网却时时威胁着鸟类的安全。现在这个季节,辖区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每周定期在芦苇丛中排查。“捕鸟网的网眼细,缠在竹竿上,隐藏在芦苇杆旁,稍不留意就会被划伤。”唐宇航刚刚把一张网拉下来,指尖上的伤口清晰可见。
据了解,宁波市镇海区于2023年启动首次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现已接近收尾阶段,至今记录到鸟类209种,初步摸清了它们的分布情况。这些调查数据将有利于生态环境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鸟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
(通讯员 乐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