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宁波
宁波 > 热点资讯 > 正文
站内

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从东海之滨到川西高原是3000米的海拔差也是2700公里的跋涉是“川”越千里也是再续前“援”。

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相隔千里的布拖县风光

一个月前应浙江省对口支援四川凉山布拖县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需求市妇保院杨锡春、胡建儿二位同志出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开展医疗帮扶使命在肩她们以“输血+造血”结合的方式切实提升当地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慈溪市妇保院党政领导班子、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负责人为杨锡春及胡建儿同志举行简短的援川欢送会。

这场跨越山海的相遇不仅是技术与经验的传递更是生命对生命的庄严承诺一晃眼已有一个月时光一起跟随杨锡春医生的笔触感受医者仁心。

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01风雪启程,用脚步丈量生命

布拖,这个曾只存在于对口帮扶文件中的名字,如今化作我掌心里真实的温度。当飞机穿越云层,当车轮驶过海拔三千米的雪山,我才真正明白,地图上2厘米的距离,用脚步丈量的意义。

3月17日,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我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专家团队一行共8人踏上了凉山之行。

三月的高原用一场暴雪迎接我们,我们的队伍在途中被迫折返避险。我忽然明白,这趟旅程从一开始,就是医者对生命承诺的具象化。

02融入布拖,微笑是最暖的处方

几经周折,终于抵达布拖县,面对高原反应与极端气候的双重考验。我的氧饱和度一直在90%左右,好在人的身体耐受能力还行,于是第一时间奔赴当地妇幼保健院,深入了解实际情况。

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布拖的气候与沿海地区相差极大,不一样的饮食习惯,还有相差悬殊的医疗环境,竟让寻常的诊疗工作无从下手。忙碌已经成为生活与工作的常态。

我的工作主要围绕围产期孕妇的管理、给妇产科团队普及一些产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和理念以及操作技巧、病例质量管理等,也积极参与了当地的“两癌”筛查工作。

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在这里,语言隔阂让我每天清晨的查房变成"双语诊疗"——彝语和普通话相互交织。面对听不懂医嘱的产妇,我选择用微笑叩开信任之门,尽管交流时还需要当地的同事进行翻译。当产妇攥住我的手时,我读懂了那双眼睛里无需翻译的期待,在缺氧环境下,心中的那份责任感化作不缺氧的守护。

03惊心动魄,暗夜里的生命之光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参与产妇抢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但是受限于医疗条件,为抢救工作添了新的难度。

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在一个深夜,我接到一通急救电话,一位无症状HIV感染孕妇突发产后大出血、低纤维蛋白血症、中度贫血、多产,重重险境加上有限的医疗条件,不及时止血后果不堪设想。隔着电话仿佛都能听见生命流逝的声音,电话中一边指导夜班医生“监测生命体征,开通静脉通路快速补液,催产素静滴缩宫治疗,纱条填塞子宫下段,同时静脉注射卡贝缩宫素以促进子宫收缩……”我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仍不敢有一丝懈怠,严密观察产妇症状,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关注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

幸运的是,经过抢救产妇情况逐渐趋于稳定,看到孕妇充满感激的神情望向我,席卷而来的困意瞬间消失,那一刻一切都值了!我想这就是对医疗帮扶最生动的注解——那些跨越千山带来的技术火种,正在改写生命的结局。

满月札记 | “川”越千里,妇幼医生援川“医”路行

布拖县妇幼保健院

写在最后支援帮扶已有一月,我逐渐了解布拖并开始融入这里,尽管医疗条件简陋、设备陈旧,但是这里的医务人员有着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这里的百姓淳朴善良,能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受到对优质医疗的渴望以及那一份珍贵的信任。突然明白,真正的帮扶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我们在彼此的生命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刻痕。

来源:慈溪妇幼保健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