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帮扶整改“镇海样板”在宁波全市推广!
宁波
宁波 > 企业资讯 > 正文
站内

联合帮扶整改“镇海样板”在宁波全市推广!

4月18日,宁波市镇海区一场以“联合帮扶整改”为主题的现场推进会拉开帷幕。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政综合执法改革新实践“镇海样板”。会上,企业家代表对政府各项帮扶整改举措赞不绝口,直言“政策看得见、服务摸得着,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了!”

联合帮扶整改“镇海样板”在宁波全市推广!

企业“现身说法”:从“堵心路”到“暖心桥”

浙江野马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波市工商联副主席余谷峰以企业家代表,分享企业作为营商环境改革“见证者”和“参与者”的深刻体会。他回忆,企业园区厂区门口停车难、安全风险较大等问题,为此,镇海区创新“园区服务点”模式,整合部门资源,对企业诉求实行“首问负责制”。综合执法、公安、交通等5部门主动开展“靶向治理”,通过划斑马线、安装隔离带、设置疏导区等一系列综合治理“组合拳”,既破解了企业违停困局,又提升了园区安全系数。

另外,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镇海区对新兴行业的精准帮扶。某企业的屋顶光伏项目高度超标面临拆除风险,多部门联合研判后,并未“一罚了之”,而是引入行业协会、商户等第三方力量,形成行业性规范指引,既化解了合规争议,又为企业挽回200余万元损失。“政府帮扶不是‘找茬挑刺’,而是‘雪中送炭’,让我们敢于创新、放心投资。”余谷峰说。

机制创新:从“管理者”到“服务员

政府和企业“双向奔赴”,更有力推动执法环境改革落地。过去,企业常面临“多头检查、重复整改”的困扰。近年来,镇海区推动执法部门从“管理者”向“服务员”转变,当地企业主动化身“改革智囊团”,提出“差异化监管”的建议,推动政府建立“一企一档”差异化监管清单,信誉好的企业则获得“免查”的“白名单”通道,执法检查频次显著下降。现已实现80%简单问题企业自主整改,复杂问题专家团“上门会诊”。

针对企业整改中常见的“标准打架”“整改成本高”等痛点,企业家们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社会治理,协助制定《镇海区涉企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推动多项执法事项“首违不罚”,形成“政府定标准、企业抓落实、社会评效果”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镇海区联合帮扶整改机制累计服务企业1441家次,问题解决率98.75%。

联合帮扶整改“镇海样板”在宁波全市推广!

获得感提升:执法有尺度,服务有温度

“执法不是目的,护航发展才是根本。”为减少执法对企业经营的干扰,宁波市推出“预约执法”“错峰检查”等柔性措施,并对轻微违规行为推行“首违免罚+信用修复”机制。此外,“三书同达”(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制度将指导服务贯穿整改全程,帮助企业从“事后处罚”转向“事前预防”。

“政府主动帮我们排查风险,就像给企业做‘全面体检’。”专精特新企业代表表示,通过“合规诊疗”服务,企业提前规避了多项潜在违规风险,经营更加规范。

未来展望:从“一地盆景”到“全域风景”

镇海区的实践是宁波市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一张满意答卷,为各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案例。日前,宁波市将联合帮扶整改“镇海样板”在全市作推广部署,并计划在重点行业推行“沙盒监管”“白名单”等创新模式,为新业态留足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多部门联合整改帮扶将纳入全市政策的“工具箱”,市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益企服”入口即将开放,这也是继去年江北“预约式”指导服务、奉化“两班融合”之后的又一次制度升华。

宁波将持续以企业“获得感”“满意度”为标尺,让企业在甬这片商沃土上,更有底气闯市场、谋发展。政府部门“刃向内”,政企同心“握指成拳”,共同绘就活力、品质、幸福的宁波新图景! (林意然 葛莹楚)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