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 为越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宁波
宁波 > 热点资讯 > 正文
站内

跨越山海 为越西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成功立项州级科研项目8项,发表SCI论文4篇,授予国家专利两项,参与制定全国临床诊疗指南1项,立项四川省省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6项,举办多学科甬凉两地学术交流论坛4次,新立项1个州级重点、4个特色县级临床重点专科;新增7个诊疗科目,引进新技术新项目38项,开展全州“首例手术”或技术6例;实现门诊住院量、手术量提升,其中手术量同比增长61%,组队参加各类各级医疗质量改进及医院管理案例大赛,荣获全国医院管理工具大会荣获三等奖,凉山州护理质量改进优秀案例比赛二等奖。荣获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过去3年,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的相关纪录不断被刷新,而这都离不开来自宁波江北的“组团式”医疗帮扶队伍。

甬凉两地麻醉-超声医学学术论坛

越西县距离宁波1600多公里,常住人口30余万人,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与大多数偏远山区相似,越西县内乡镇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医疗技术及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居民就医不易,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转机出现在2022年6月,宁波江北“组团式”帮扶队伍跨越山海,进驻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来自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郑君刚担任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从郑君刚办公室的窗口望去,群山连绵环绕,山脚下民居错落,而这如画的风景背后,却是亟待改善的医疗现状。“离县城最远的乡镇,开车去要3个多小时。一旦当地出现急性心梗等急诊患者,从县城派救护车去抢救是来不及的,最终还是需要提升本县域内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及转运能力。”郑君刚道出帮扶工作的核心方向。

立足当地实际,郑君刚带领团队整合重症、麻醉、内分泌等多学科力量,依托浙川东西部协作资金,为20个乡镇卫生院配齐了救护车,构建起县域急危重症医疗转运救治体系,成功挽救三百余名巨大肝脓肿等重症患者的生命。同时,全县卫生健康系统急危重症救治系列培训持续开展,3年间,一批批乡镇医务人员从培训班结业,熟练掌握休克、创伤、急性中毒等急诊常见病的鉴别诊断与初步抢救技能。如今,越西县正全力推进院前急救体系与“胸痛、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五大急救中心建设,一条覆盖“院前-院中-院后”的生命绿色通道正逐步完善。

去年,消化内科病房里一场惊心动魄的“心室电风暴”救治,成为帮扶成果的生动注脚。当时,一名即将出院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突发室颤,四肢强直、意识丧失。值班医生紧急施救,患者却在4小时内4次室颤。帮扶团队成员、宁波市第九医院ICU专家沈启通过反复询问病史,锁定长期酗酒诱因,联合宁波后方专家远程会诊,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最终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这样的奇迹,在帮扶队到来前难以想象。

在越西开展培训活动

更让郑君刚感到自豪的是,为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帮扶团队专家常态化开展的义诊活动已覆盖越西县全部乡镇。同时,帮扶团队专家围绕疾病预防,强化健康管理工作,开展下乡、下村调研,通过一次次面对面、手握手的交流,让更多居民提高了自身的健康素养。郑君刚认为,除了“技术播种”“能力提升”,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也是医疗帮扶的重要工作。为此,帮扶团队围绕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开展全县1-8年级近四万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筛查及与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开展“星耀阿依”越西县儿童全周期健康发展项目,在抖音等平台上开展每月“医”讲科普直播,专家们轮番上阵,进一步引导居民增强防病意识、科学就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改革管理模式,成立江越两地护理品质管理联盟,系统化推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在越西开展义诊活动

郑君刚有个心愿:帮助越西建成凉山州北部区域医疗中心,让越西百姓在当地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一定会竭尽所能将宁波的优质医疗技术和成熟的管理体系移植到这里,帮助越西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帮助百姓在家门口解决医疗健康急难愁盼,帮助当地建立完善成熟的医疗服务体系,甬凉的山海协作之歌,将会奏出更美旋律。这是我们开展‘组团式’帮扶的最终目的。”郑君刚说。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