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喜德县干拖村的食用菌产业园开始投产,近5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园区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进行着拌料、装袋、灭菌、冷却、养菌到接种的全流程标准化作业,机械的轰鸣声与忙碌的身影交织,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生产图景,成为了当地“产业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菌种接种车间,洛尔五妞正熟练地在无菌箱进行菌种接种操作。她笑着说:“在这上班比较方便,因为我早上要送小孩去上学,下午也可以接小孩。上班保底工资是100元,做的多了就计件算,有时候做到三点半、四点左右就下班,也可以挣到120元左右。”
该食用菌产业园是喜德县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项目之一,采取“政府+企业+农户”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提供场地与厂房、企业投入技术与设备、农户参与种植生产、公司保底价回收产品的闭环运营机制,实现多方共赢。目前,园区共有两条生产线、8个灭菌炉,主要以生产香菇和黑木耳为主,预计年生产1200-1500万个菌包,总产值在5000-8000万元之间。
喜德县源德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卢青向记者介绍说:“老百姓从我们这里把菌棒买去后,我们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农户负责采摘、晾晒和浇水等环节,最后我们按4.5元回收过来,不管这个菌棒长多长少、市场价格是多少,都按合同价格回收,确保老百姓每个菌棒能挣1.5元。”
保底价回收产品的模式不仅盘活了农村资源,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还解决了农户“销售难”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农户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我今年投资了60万,一个菌包3元钱,买了20万个菌包,计划5月底、6月份下地,可实现一个月一采摘,到11月份采完,总利润可达30万元。”参与合作的农户阿尔小东欣喜地说道。
据了解,该产业园的投产将进一步推动喜德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未来,产业园还将继续整合政策资源,不断扩大合作范围,深化产业链条,助力乡村振兴持续发展。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孙特阿加 田琪 李红方 文/ 图)
来源:彝族老家幸福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