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执法条线坚持以“四个并重”纵深推进服务型执法,助力全省企业品牌出海、货通全球之际,5月29日,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浙里好市监”微信公众号“服务型执法故事”专栏推出首篇文章,聚焦“清末老字号遭恶意商标注册,宁波市监智破困局护航出口”,一起来看↓(本案选自2025年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服务型执法第一批典型案例。)
举报背后,帷幕重重
宁波市市场监管局来了一行人,步履匆匆。
“郑万利酒业涉嫌商标侵权,上万件‘冒牌货’即将出口!”举报人潘某某言辞凿凿,甩出一摞商标注册证和清单记录。案值巨大,涉刑风险陡增,市局执法人员当即冒雨驱车赶往奉化西坞古镇。
踏入郑万利酒业厂区,却是另一番景象。烟雨朦胧中,一座清代歇山顶中式建筑静立其间,脚手架尚未拆除,企业正在自建酒文化博物馆。生产线上,陶坛列阵如兵,流水线吞吐有序——这家占地70多亩、年产2万吨、产品远销30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当真会是侵权“黑手”?如果真如举报人所说,企业必将承担严厉的法律后果。
百年酒坊,记忆乡愁
深巷酒香飘百年,一滴甘露载乡愁。
在查案过程中,执法人员拼凑出了一个关于老酒坊的发展故事。郑万利酒业,最早始于清同治九年的东钱湖畔,匠人以古法酿制白糯米酒,酒香浸润了几代宁波人的记忆。冬日围炉,热酒冲蛋撒红糖,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老底子味道”。
2023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影片《堕落的审判》中,晚宴上的郑万利白糯米酒意外走红。媒体纷纷追问,是否斥资植入,企业负责人哭笑不得:我们连广告都没投过!这戏剧性的“出圈”,却让蛰伏的危机浮出水面。
“不对劲。”领队的执法人员眉头微蹙。多年的从业直觉告诉他:这场举报,或许暗藏另一番乾坤。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执法人员发现,举报人潘某某竟早在2022年就完成了“雨塔”等一大批商标注册,这些商标中,不少是郑万利酒业接受国外客户委托长期在先使用。
“你是从什么渠道拿到了这些商标的注册,怎么做到如此精准,和别人在用的商标一模一样?”执法人员询问。
眼看露出马脚,潘某某不得不承认,他结识了郑万利酒业的一名前员工,获取了商标图形等内部信息,抢注“雨塔”等21件商标,精心织好了一张索赔暗网。一贯专注出口的郑万利,竟因疏忽未在国内注册商标,险些让百年招牌蒙尘。
铁腕亮剑,春风化雨
随着全球经贸摩擦加剧,不少出口企业压力陡增。就本案而言,如果涉案商标继续存在且未被合理规制,不仅会导致企业陷入无休止的举报投诉之中,对出口业务造成毁灭性打击,同时也严重阻碍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影响业务转型与发展。
面对举报失实的情况,执法人员并没有一走了之,他们宁愿多一些“麻烦”也要将背后的捣乱者挖出来,为企业的合法权益加上一件“金钟罩”。
执法组兵分两路,连续调取证据链,抽丝剥茧发现关键漏洞——潘某某从未涉足酒业,却精准抢注商标,所谓“侵权订单”,实为郑万利酒业海外客户的合法授权生产,一场恶意围猎的剧本就此揭穿。
护航企业出口,就绝不能止步于澄清举报。潘某某恶意抢注商标的行为,违反了《规范商标申请注册行为若干规定》第三条第三项规定,属于基于其他关系明知他人在先使用的商标存在而申请注册该商标的行为。
与以往此类案件不同的是,宁波市局在本案中,没有等待商标无效裁决,而是根据完整的证据链、明显的主观恶意性、确凿的违法事实,依法作出了行政处罚,开创了相关执法领域案件办理的新路径。
蠹虫已除,漏洞已补,但更重要的是让老树焕发新生。罚单开出后,执法人员主动引导郑万利酒业启动商标无效宣告程序,同时,宁波市局将处罚决定书抄送给国家知识产权局,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收到了“雨塔”等商标的无效宣告裁定,大幅提升了时效。
在后续回访中,郑万利酒业相关负责人坦言,尽管出口遇冷、企业的博物馆工程停滞,但市场监管部门的雷霆驰援让他们重燃信心:“这不仅是救活一个商标,更是帮助我们守住了文化的根。”
执法者手札
商标品牌是酒产品的核心资源,特别是一些上了年代的酒,早已成为承载了几代人的情感符号。但也正因为年代久远,字号、商标、权利所有人几经变迁,容易成为恶意抢注者的“目标”。而一些老企业缺乏保护意识,常常被各种抢注,甚至最后被称为“侵权者”,各种案例和判决屡见不鲜,令人扼腕。
法律问题法律解决,而执法者内心的公平和正义恰恰是法治社会最根本的基石。此案的办理耗时久远,办案人员多次向上级部门请示汇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而最后的罚没款也仅仅是几千元而已。值得吗?当然值!
结案那日,酒厂老匠人执意塞给执法队一坛陈年黄酒。我们没收下酒,却收下了一份沉甸甸的启示:服务型执法,从来不是冰冷的条文对照,它是暗夜提灯,为企业照亮知产雷区,亦是破晓曙光,让百年匠心在新时代续写传奇。
正如那坛未启封的老酒——执法的温度,终将化作护航经济的长久醇香。剑胆琴心书正义,法雨春风润浙商,浙江市场监管服务型执法,永远在路上。
来源:浙里好市监 宁波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