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国电力报头版刊发《数智强网 韧性升级——浙江宁波高供电可靠性的锻造实践》,报道指出,国网浙江宁波供电公司始终将电网建设作为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根基,通过优化网架结构、推进数字转型、强化内部管理,构建起安全高效的能源输送网络。
近日,随着409米高的“浙江第一高楼”——宁波中心大厦正式交付使用,其背后隐藏的“毫秒级”供电保障体系引发关注:依托光纤差动分布式FA技术,故障恢复时长从传统小时级跨越至毫秒级,为这座地标建筑筑起坚不可摧的电力防线,让宁波东部新城核心区域供电可靠率攀升至99.9999%。
浙江第一高楼——宁波中心。洪浩哲 摄
用电稳定关乎经济社会运行与民生福祉,截至3月,宁波全域供电可靠率达99.9983%,同比提升0.0014%。这串“不掉链子”的数字背后,是国网浙江宁波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供电”)始终将电网建设作为提升供电可靠性的根基,通过优化网架结构、推进数字转型、强化内部管理,构建起安全高效的能源输送网络。
筑基础,构建高可靠性的物理支撑体系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的国家级重点能源类项目——宁波杭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站内电气设备已完成安装,目前正加紧开展验收消缺工作,预计将于5月16日正式投产。作为宁波第10座500千伏变电站,建成后,将有效破解前湾电力发展瓶颈,为前湾及宁波北部重要产业园区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助力宁波区域电网网架结构跨越提升。
宁波杭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景。柴铮 摄
聚焦现代滨海大都市用电负荷需求,宁波供电超前规划,打造省域能源配置枢纽,推动多级电网协调发展——构建华东地区特高压枢纽,助力全省“一环四直”特高压格局加速形成;构建“甬绍台舟”电网互联枢纽,构建“四横两纵”500千伏骨干电网,220千伏全环网目标网架、110千伏互济支撑型电网,支撑西枢纽和翠屏山公园等宁波未来重点区域开发。
主网坚强,配网也要可靠。近年来,宁波聚焦配网薄弱环节,在国内首创供电双环网“双工字”标准接线方式,在常规电缆双环网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母线联络开关,可将任意一条线路负荷转带至其他3条线路,且3条线路不越限。不仅优化了接线方式,提升了线路供电能力,还减少了配网改造投资。
这样一来,在满足负荷全额转供要求的理想状态下,平均每条线路所带负荷由线路承载力的50%提升至75%,供电能力为之前的1.5倍,同时也增强了线路在计划停电、故障停电时的转供能力。
提高供电可靠性,还要避免检修带来的停电。
奉化公司员工带电加装柱上开关。汪晴 摄
2024年,宁波开展带电作业13952次,避免停电约109万时户。为了提升带电作业承载力和供电所核心业务能力,宁波供电在全域供电所推进绝缘杆作业法带电作业,将配网故障抢修和缺陷消除所需的准备时间由3个小时缩短至20分钟,减小故障和隐患的负面影响。
眼下,一批批强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正逐渐落地,让宁波电网更增底气和实力。
促转型,数实融合驱动电网智慧化发展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宁波率先建成国家电网数字化配网综合示范区,通过数据贯通、智能装备、场景创新,推动供电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数字驱动”跃升。
今年一季度,宁波新能源装机规模居浙江第一,其中,风电装机总量达153.8万千瓦,光伏装机总量为902.02万千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47.3万辆,在全市汽车增量中的渗透率接近50%,全市公共充电桩4.48万台、个人充电桩31.42万台,充电量4.05亿千瓦时,已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55%。
宁波拥有丰富的风、光资源。邵哲文 摄
如何服务海量分布式新能源有序发展、友好发展?
宁波供电依托全域能量管控平台,将光伏、充电桩等各类原本分散在各处的资源分层分级接入,再依靠虚拟电厂等手段,深度挖掘微网储能、空调等可调资源,并通过算法建立配网安全运行和微网利益的模型,实现和用户的趋优互动运行。
作为典型的制造业城市,宁波工业用电占比超过七成,政府提出“园区之外无工业”的理念。
在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示范园——北仑灵峰现代产业园,宁波供电建成国际首套轻量化中压柔性互联装置,实现主配网协同和柔性交互。去年迎峰度夏期间,为北仑灵峰现代产业园供电的110千伏徐洋变负载率居高不下,调度员根据实时负荷情况每天通过园区内新投运的中压柔性互联装置向110千伏永丰变转移1500~3000千伏安不等的负荷,提升了变压器的整体利用率,保障变电站在高温天气下的安全稳定运行。
北仑公司员工检查巡视国际首套轻量化中压柔性互联装置。张晋豪 摄
针对园区内生活与生产片区用电特征的差异,宁波供电采用低压柔直互联的思路,建成低压多端口分散式柔性互联系统,开展生产、生活片区之间低压电网的协同互治。在客户侧,打造企业级能量管理微网、可离网型风光储微网以及水电气热耦合等多种形态的微网,促进客户内部多源资源的平衡自治。
强管理,以数智为核心优化班组生态建设
4月27日,宁波鄞州东钱湖供电所低压班员何天琪在手机上收到一条工单:到鄞州区连心路更换表计一套。他到达现场后,在“数智供电所管理平台”移动端上传定位信息,对表计前后更换的设备拍照录入。所内管理人员徐慧根据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图片质量,在平台PC端上对工单进行评分。
数智供电所管理平台,是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动供电所业务数字化搭建的平台,能够实现业务线上流转、员工移动办公。平台根据作业内容和质量评价结果将工单量化成工分,减少统计负担。员工现场作业使用移动端就能录入信息,自动回填数据,实现“作业一次办结,数据一次录入”。
供电所作业人员通过手机端将工单完成情况上传。洪浩哲 摄
如今,像东钱湖供电所低压班这样数字赋能基层班组业务改造的场景在宁波比比皆是。宁波供电通过数字赋能,推进业务工单化、工单数字化、数字绩效化,打造数智化班组,构建现代化班组治理体系,让基层班组员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中,宁波供电正积极引领变革。近日,该公司多部门共同开发完成的“供电服务关键指标智能问答——供知应用服务”正式上线运行,助力电网建设和运维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供电服务关键指标智能问答——供知应用服务”查询界面。
“供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配网专业管理人员、基层班组人员提供关键指标数据智能问答查询应用服务,实现随时以自然对话的形式问询当前配网规模、供电可靠率、线路故障、台区重过载及低电压、频繁停电等10类配网专业关键指标。
“‘供知’给基层供电所带来了很大帮助,以往要人工在系统取数、计算,现在手机端就能实时问询,数据结果准确,还提供了全市59家供电所排名,让我可以随时掌握我们所的指标水平。”宁波供电海曙供电分公司天一供电所所长郑旭江表示。
“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循着中国式现代化电力企业发展的新篇章,宁波供电将持续为宁波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和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中国电力报 通讯员 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