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红领之家”五获全国最高志愿服务荣誉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站内

北仑“红领之家”五获全国最高志愿服务荣誉

北仑区新碶街道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再传捷报!在近日公布的2024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该中心运作的“新光大道”志愿服务项目入选“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这是“红领之家”继2015年、2017年、2020年、2022年之后,第五次斩获全国志愿服务领域的最高荣誉。

成立于2001年5月的“红领之家”,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耕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队伍从无到有,力量从小到大,靠的是实打实的服务和不断创新。”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陈军浩介绍。截至目前,“红领之家”拥有注册志愿者1971名,已累计开展活动5431次,服务时长突破10万小时,惠及群众超过 90万人次。

北仑“红领之家”五获全国最高志愿服务荣誉

创新组织模式是“红领之家”的活力之源。中心探索“支部建在项目上”工作机制,在不改变党员组织关系的前提下,成立了导医、亲水、秀山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的临时党支部,打造了一支以党员为核心的“红色先锋队”。医院里,他们是“导诊员”,街头巷尾,他们是守护环境的“城市卫士”,“红领集市”上,他们是提供磨刀修鞋等便民服务的巧手师傅。每当台风等灾害袭来,他们更是闻令而动,冲锋在前。“一声召唤,党员突击队迅速集结!”新碶街道有关负责人的赞叹,是对这支队伍战斗力的生动写照。

北仑“红领之家”五获全国最高志愿服务荣誉

在“红领之家”众多服务项目中,“红星乡邻”与“新光大道”的故事尤为动人。“红星乡邻”项目自2019年与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镇结对帮扶以来,不仅资助了44名贫困学生,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帮助20多户残疾人家庭实现稳定增收。“帮扶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关键是要增强‘造血’功能。”项目负责人说。目前,当地已成功孵化出4家能够独立运作的社会组织。

此次斩获殊荣的“新光大道”项目,则聚焦社区矫正对象这一特殊群体,采用“党员+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深耕该领域十余年。“我们不只是防止他们犯错,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和人生价值。”项目负责人介绍,十余年来已成功帮助983名对象重塑信心、融入社会。令人欣喜的是,不少帮扶对象还主动穿上红马甲,实现了从“受助者”到“助人者”的温暖转身。

成就并非偶然,支撑着“红领之家”高效运转的,是一套成熟的机制体系。“志愿服务银行”积分制,将志愿者的点滴付出精准量化记录,并可兑换服务或荣誉,成为激励奉献的长效引擎。“互联网+志愿”智慧平台将活动发布、报名签到、时长记录等繁琐流程搬上云端,指尖轻点间即可完成,大大提升了组织效能和参与便捷度。“红领志愿服务联盟”将北仑区463家志愿服务组织、2万多名党员志愿者以及16万热心群众紧密联结起来,汇聚成一股参与文明实践的磅礴洪流。“大家拧成一股绳,力量自然就大了。”陈军浩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套机制化零为整、聚沙成塔的精髓。

成就的背后,离不开灵魂人物陈军浩二十余载如一日的执着坚守。这位1969年出生的老党员,自2001年起便扎根志愿服务领域:创办宁波首家社会服务机构性质的社区服务站;2008年接手管理81890北仑分中心,将求助热线打造成群众信赖的“连心桥”;2012年组建“红领之家”。他创新提出的“三培养”策略,把优秀志愿者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党务骨干,把优秀业务骨干培养成社会组织带头人,已催生出18个党员志愿服务组织和100多个“红领驿站”。

北仑“红领之家”五获全国最高志愿服务荣誉

2014年,他带领团队承接社区矫正项目。“很多人有顾虑,但我们觉得,帮助他们顺利回归,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是好事。”陈军浩回忆道。2016年,他作为唯一中国代表在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上分享“红领”经验。

如今,陈军浩已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面对第五次捧回全国最高荣誉,他坚定地表示,“五次获奖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红领之家’将持续深化‘党建带志愿,志愿促治理’的实践探索,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更大力量。”

(通讯员 陈红)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