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域推进城乡绿化美化,持续优化城乡生态环境,近日,省绿化与自然保护地委员会办公室等8个省级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美丽林相提升总体规划(2025-2030年)》。
美丽林相是指结构合理、林木生长旺盛、森林健康状况良好、季相分明、色彩丰富、外观优美的林相。《规划》以人为活动频繁区域为重点,以视域可见范围为对象,旨在通过持续开展美丽林相改造提升,促进树种更加多样、林相更加丰富、景观更加优美,形成“春有繁花似锦、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红叶飘霜、冬有踏雪寻梅”的美丽森林新画卷,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示范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
《规划》提出“一主三面、八脉两网、多维多点”空间布局:
“一主三面”为与上海、江苏交界的主界面,以及与安徽、江西、福建交界的门面和沿海界面;
“八脉两网”是指以八大水系干流及重要支流沿线两侧及山体一面坡,为车流量相对密集、人为活动频繁的公路和铁路网两侧区域;
“多维多点”为高铁站、服务区、入城口、客运码头、保护地出入口、制高点和眺望点、郊野公园、山地公园、机场、湖泊水库等多类人类活动频繁区域重要节点。
《规划》明确,通过四大策略、八大建设工程完成三大类美丽林相提升主要任务:
重要节点美丽林相提升。对进入浙江的要道、大道,进入每个市县的道路等重要节点及周边林相,结合当地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色,选择观赏期较长、形态优美的乔灌木以及具有地域文化特点,适生的市树市花,采取稳绿添彩、减针增彩、定向育彩等措施,提升重要节点绿化美化水平,打造季相鲜明、全年有景的标志性节点,展示新时代美丽浙江窗口。
江河湖路沿线美丽林相提升。以公路、铁路、水系、航道两侧及山体为重点,结合全省生态廊道、“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幸福河湖等建设,提升沿线绿化美化水平,做到常绿与落叶相结合,春花与秋叶相结合,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在不影响通行安全的前提下,应以规格适当、低维护成本的乔木为主,及时清理危害乔木生长的藤蔓等植物,慎用大草坪,确保沿线林相的长效性。通过打造主题鲜明、特色显著、具有辨识度的美丽风景线,有机串联沿线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多彩山水画廊。
浙美山林美丽林相提升。聚焦城市、镇村周边山体、各类自然保护地及其他需要提升林相的区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美丽林相提升,加大退化林修复,调整树种结构,发展珍贵树种,优化彩色树种比例,完善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森林固碳增汇能力,打造具有浙江韵味的森林景观,体现美丽浙江的多彩特色。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县域风貌整治提升中,依托优质森林生态资源,培育生态共富新业态,发展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富民产业,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因地制宜建设以森林为主体的郊野公园,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乡土树种,完善基础设施,为城乡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态空间。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