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民营经济交出40年硬核答卷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站内

余姚民营经济交出40年硬核答卷

40年前余姚撤县设市。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处处涌动着创业热潮,一股“办厂热”在四明大地蔚然成风,胶木厂、塑胶厂、五金厂遍地开花,热闹非凡。

40年后的现在,余姚有着超18万户经营主体、2万余家工业企业、1700余家规上企业、400余家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21家上市企业,成为了长期位居全国工业百强县第一梯队的工业大市。

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中孕育而生,又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发展壮大。40年间,一家家民营企业的成长、发展、兴盛,成为余姚创新活力的有力见证。

1984年的舜宇

“舜宇”创立于1984年。创始人王文鉴带着8个高中生,靠着6万元贷款、4间厂房起步。他们怀揣技术和热情,却面临无订单、缺设备、少人才的困境。

为打开销路,王文鉴挤绿皮火车南下北上,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各家潜在客户;资金捉襟见肘,他带人淘来二手设备,在油污中拆解改造;技术人才匮乏,团队请来上海“星期天师傅”,把周末的车间变成临时学堂。

1989年的舜宇

“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在当时全国光学仪器厂基本都是国有企业的大环境下,这家“草根出身”的乡镇民营企业硬是闯出了一片天。从“香烟缺支报警器”“太阳高度测量仪”等初级产品起步,后又成功跻身照相机行业,陆续拿下天津照相机公司、江西光学仪器厂等业界翘楚的订单,“舜宇”花了5年做到照相机镜头全国市场占有率九分之一,花了11年实现销售额破亿元目标。

40年发展历程,“舜宇”从传统光学技术到光电结合,再到智能化光电技术,牢牢抓住了智能手机、智能驾驶大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在红外、安防、机器视觉、显微仪器、智能装备等领域全面成长,还将业务边界推向了更广阔的智能互联世界。

舜宇如今的厂房图

2024年,“舜宇”实现营业收入382.94亿元,同比增长20.9%,手机镜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0.8%,手机摄像模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2.1%,车载镜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2.2%。三项数据均为全球第一,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前列。

“舜宇”的成长轨迹,正是40年来余姚一众民营企业乘势而上、奔腾向前的缩影。

他们之中,有的和“舜宇”一样生于斯长于斯:大丰实业从朗霞一间租来的厂房起步,从接插件小作坊到唯一直接参与雅典奥运场馆建设的中国企业,用短短10来年问鼎全球文体产业之巅;富佳实业从传统吸尘器产品起家,成为国际一流的真空吸尘器和智能家电产品制造商,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们之中,也有政府“筑巢”引来的“金凤凰”:20年前,姚力军博士来姚创立江丰电子,一段半导体靶材的产业传奇由此起步;9年前,政府凭借“频顾茅庐”的诚意引进甘中学博士团队,阳明故里的智能制造开始带上知行合一的哲学况味;近年来,甬矽电子、润平电子、创润新材料等新锐力量也纷纷来到余姚这片热土,以各自的技术优势和创新实践,汇聚成了推动余姚智造的强大力量。

城市与企业,共生共荣、共享共赢。余姚民营企业的枝繁叶茂,离不开营商沃土的滋养。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道德银行”、“诉查查”、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准入准营“一件事”等一系列创新项目应运而生。全市各地各部门齐齐发力,聚焦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痛点”,探索一系列突破性、系统性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破题举措,谋划推进全域改革。

随着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全市营商环境“软实力”日益彰显。余姚获得“2024营商环境十佳县(市)”“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等荣誉称号,入选“浙江省要素、法治、创新三大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十强”榜单,中介服务规范治理集成改革获浙江省改革突破奖、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最佳实践案例……良好的营商环境已然成为了余姚的闪亮名片。

来源:余姚发布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