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众筹传递关爱!宁波这地推出“文明乡风礼包”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站内

多元众筹传递关爱!宁波这地推出“文明乡风礼包”

6月27日晚,“堇山红脉”文明乡风带开线仪式在鄞州区塘溪镇名人文化广场举办,一份特殊的“双溪·文明乡风”引发关注。这份礼包并非实物,而是一套由鄞州塘溪、横溪两镇联合打造的文明乡风建设机制,通过社会众筹、定向捐赠等方式,全面助力文明乡风建设,也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提供更多关怀。

个人善举与社会共助的融合

在首批捐赠中,四位捐赠者的故事尤为动人。华星辰是塘溪镇“周妈妈”公益托管的执行人,也是浙江省文明家庭代表。她将今年原计划用于婚事的10万元节省下来,捐赠给“小候鸟”关爱项目。“婚礼简办,但爱不简单。”华星辰说,“看到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渴望知识的眼神,我觉得这笔钱花在这里更有意义。”她的母亲周妙亚是坚守山区教育32年的全国模范教师,母女两代人用行动诠释了“好家风”的传承。

位于塘溪的宁波荣华数码印刷设备有限公司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捐赠了200万元的文明乡风建设专项基金。企业总经理杜能辉表示,“塘溪企业扎根乡土,反哺乡里是责任。这笔基金将用于支持村民发起的邻里互助、环境整治等小微项目,让文明之风吹到每个角落。”

丛源古道保护中心负责人叶君组织筹资超百万元修复梅云古道。他动情地说:“古道不仅是历史印记,更是连接城乡情感的纽带。修复后,游客多了,村民收入增加了,文明乡风也随着脚步传播开来。”

宁波市柏丽凯日用工艺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俞春科是横溪本土企业家,他专项设立100万元“向阳·育才助梦”基金,重点关注困境儿童和教育事业。“我是吃横溪米、喝横溪水长大的,现在有能力了,就想帮孩子们铺一条更宽的路。”俞春科说。

礼包资金来源于“文明合伙人”众筹、企业联名捐赠等多元渠道。鄞州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文明礼包,我们不仅传递善意,更希望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

在首批众筹项目中,塘溪镇的“萤火筑巢”乡村小候鸟守护项目与横溪的“向阳·护苗助教公益计划”坚持关爱儿童成长,从为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提供暑期托管、课业辅导等服务,到聚焦生活资助、心理关怀等内容的困境儿童长期帮扶,解决“短期托管”需求和“长期成长支持”,两镇共享志愿者团队和课程资源,形成覆盖儿童全周期的关爱体系。

两镇联动:放大“共富共美”效应

塘溪、横溪同属堇山生态圈,此次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打破了地域界限,联动推出“堇山红脉”文明乡风带,形成“1+1>2”的合力,放大了“共富共美”的社会效应。

当塘溪的红色基因遇见横溪的非遗匠心,当古道热肠的志愿者跨镇服务……“堇山红脉”文明乡风带作为鄞州区文明乡风带的重点组成部分,串联起塘溪、横溪两镇10个特色点位,包括沙村红色教育基地、童村“教授村”、周夹村非遗漆艺工作室等。该乡风带以红色文化为根脉,融合家风传承、非遗展示、生态保护等多元内容,形成了一条“有故事、有温度、有内涵”的文明乡风带。

塘溪镇孕育了“沙氏五杰”等革命先驱,横溪镇拥有朱镜我党史教育基地,两镇将分散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形成“革命教育+文明实践”的特色矩阵。开线后,游客可沿着乡风带一站式体验沙村的中共鄞县沙村支部陈列馆、沙氏故居、朱镜我纪念馆等红色地标。

相邻文化特色让两地坚持关注文化保护与开发,不约而同将关注点投向古道修缮与保护,通过共建基础设施、共推文旅线路,共享古道修复、红色文创开发和推广资源,将形成总长25公里左右的“堇山登山线”,带动沿线民宿、农产品销售,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文明动能,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文明乡风,家风传承是抓手,当天,周妙亚、俞超凡、徐骅3位好人代表上台讲述家风传承的故事。6位“绿水青山”守护人或团队代表集中相亮,他们或长年致力于古道维护、卫生保洁、森林安全,或以宣讲、捐赠等形式,多元化参与“绿水青山”保护。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我陪孩子读经典”、“堇山红脉”有礼市集以及团区委“鄞领青春”集市,汇聚磨刀、理发等志愿服务以及非遗手作、共富工坊文创等特色摊位,让现场百姓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来源:文明宁波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