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界河”到“美河”:一条河流的“逆生长”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站内

从“界河”到“美河”:一条河流的“逆生长”

“天热了,晚饭后在清水河边纳凉,很惬意!”5年来,海曙北郊社区居民吕健平已经养成了去家门口河边散步消食的习惯。很难想象,吕健平每天要去健身打卡的蔡家河在5年前还是条黑臭河,经过各级河长和海曙区河长办的不懈努力,近年蔡家河平均水质已达Ⅳ类标准,成为了一条让居民共享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

未命名 (1 - 10).jpg

据悉,作为海曙区与江北区的“界河”,蔡家河流域面积大,河岸线长,沿河住宅区密集。每年年初,蔡家河区级河长、海曙区政协副主席胡金红都会与海曙区治水办,赴实地巡河调研,了解上一年度河道情况,研讨本年度河水治理方案,围绕安全、健康、宜居、智慧、富民五大维度,制定任务、问题、项目、责任“四张清单”,为年度河道治理工作画好精细化的施工图。

在蔡家河畔,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陈钢正通过“宁波河湖长制”APP上传巡河记录。“地笼隐蔽性强、反弹快,单靠月度整治不够。” 陈钢介绍,为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捕鱼地笼、河岸护栏破损等问题,街道联合水利、城管等部门开展“地笼整治联合执法行动”,每月定期组织两轮巡查,地笼查处做到“发现一处、清除一处”。

记者了解到,仅过去一年,蔡家河主干道已累计巡河25次,里程超16公里,整改问题28项,整改率达九成以上。

未命名 (8 - 10).jpg

“巡河不只是‘走一圈’,而是要真发现、真整改。” 陈钢说,在地笼整治成效逐步显现的同时,蔡家河沿线护栏老化、断裂、缺失等问题也通过上报区级相关部门后,列入重点工程项目予以整治。目前,卖鱼河片区总计约400米护栏已全部完成升级换新,极大提升了河道沿线的安全性和美观度。

未命名 (9 - 10).jpg

另一边,北郊社区则将水文化与亲子教育融合,探索“亲子巡河”“水课堂”“环保打卡”等特色治理方式。“我们社区66个小区,每个小区几乎都有一条河贯穿其中。”北郊社区河长陈莺告诉记者,该社区通过打造多样化类型活动,吸引亲子家庭积极参与护水、识水、爱水,成为城区水岸共建共享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30328160229.jpg

此外,“西门大妈护河队”作为群众自发组成的护水力量,如今已在西门街道12个社区实现全覆盖,累计参与巡河超百人次。通过随手拍、及时报,该护河队成为发现问题的重要“前哨”。

未命名 (5 - 10).jpg

蔡家河治理的背后,是多级河长认真履职、河湖共治机制不断优化的缩影。如今,海曙区正持续探索“河长制+”协同管护治理模式,通过问题上报、资源协调、高位推动等方式,补齐治水短板,提升治理质效。

“河道治理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日常巡,也要系统治。”胡金红表示,作为蔡家河的区级河长,将持续以问题为导向,压实各级责任,以“一河一策”为抓手,扎实推动河长制从“有名有责”向“有能有效”转变,让水更清、岸更绿、百姓更满意。

(来源:海曙 全媒体记者 刘炎昊 通讯员 张喜喜)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