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下午,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维拉社区音乐厅内传来阵阵欢笑声——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宁波市劳动模范、宁波工匠、港城工匠、宁波市技能大师工作室(骨木镶嵌)领班人杨建强带着他的“宝贝家伙”,走进了“慈小宝”暑期托管班。“这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得一代代传下去!”杨建强的话刚落,孩子们便举着自己的“作品”欢呼,眼里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
杨建强在开课前就给小朋友们讲述2023年7月宁波市人民政府赠送给日本友好城市长冈京市一件传承中日友谊的艺术作品——宁波骨木镶嵌台屏,该作品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中华艺术魅力。而其中以宁波风景为主题的台屏,更是将这座城市的自然神韵与人文风情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凝固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之中。
宁波骨木镶嵌台屏上的宁波风景图,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城市史书。它通过骨与木的对话,将宁波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和人文精神融合在一起。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用双手赋予了这些平凡的材料以生命,让宁波的风景在岁月的长河中得以永恒。当我们欣赏这方台屏时,仿佛穿越时空,漫步在宁波的大街小巷,领略着这座城市的千年风华,感受着那份独属于江南水乡的温婉与诗意。这便是宁波骨木镶嵌台屏的魅力所在,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讲述着宁波这座城市的动人故事,让每一个观者都为之倾倒,沉醉其中。
这场别开生面的“劳模课堂”,正是慈城镇总工会“慈小宝”托管班的日常缩影。不同于传统托管班的“看护模式”,这里更像一座充满活力的“成长乐园”:孩子们既能在作业辅导课上查漏补缺,也能进入铁路实验室感受理工魅力,连线海上货轮了解宁波港口贸易,走进半浦农田在动手实践中触摸农耕文化温度……
“慈小宝”系列活动希望做到超越“生活托底”,成为素质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平台。慈城镇总工会主席张红燕的理念,正在“慈小宝”的课堂上生动落地。从寒假爱心托管的试水,到如今“慈小宝”的升级,工会团队不断探索:邀请劳模工匠讲爱岗敬业的劳动故事,组织孩子们走进本地企业感受现代工业魅力,设计“慈孝主题班会”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托管班从“看护孩子”的单一功能,拓展为集知识学习、文化浸润、品格塑造于一体的综合成长空间。
家长们的反馈印证了这份用心。“以前放假总愁孩子没人管,现在‘慈小宝’不仅管接管教,还带娃学非遗、懂感恩,我们上班都踏实多了!”一位企业职工家长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在微信群里,孩子们展示手工作品的照片、课堂上专注的神情,总能引发一片点赞,“孩子回家总说‘明天还要去’,这就是最好的肯定。”
更令人欣喜的是,托管班成了凝聚职工的“粘合剂”。不少家长主动报名当志愿者,协助老师组织活动;企业纷纷敞开大门,提供工业研学场地;非遗传承人、劳模工匠们主动请缨授课……“大家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咱慈城的未来。”张红燕说,这正是她心中的蓝图:“希望通过‘慈小宝’这个平台,让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起传承慈孝文化,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这份凝聚力成为推动慈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持久活力。”
如今,“慈小宝”的模式已经过多期实践。从课堂里的朗朗书声,到非遗工坊的叮当作响,再到企业车间里的好奇追问,孩子们的成长轨迹里,不仅有快乐的童年记忆,更深深镌刻着文化的基因与奋斗的种子。
据了解,杨建强现任浙江省工艺美术常务理事、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宁波市特殊学校工艺美术客座老师。先后荣获国家级金奖12个、省级金奖15个、银奖13多个等30多项大奖。先后荣获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2025年3月,杨建强骨木镶嵌工作室荣获省级传承创新工作室。
正如宁波劳模、宁波工匠杨建强在课堂上所说:“手艺会老,但精神不老。”“慈小宝”托管班播下的,是文化传承的种子,是家校社协同的希望,更是一座城镇向着更温暖、更有力量的未来,稳稳迈出的每一步。
(周永卫 姚梦 金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