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体育:三代匠心,做“大牌”身后的最佳配角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东港体育:三代匠心,做“大牌”身后的最佳配角

自动播放

【编者按】:东海之滨,创新潮涌。作为北仑开发开放的起锚地和产业重镇,小港街道企业活力竞相迸发,如今3000余家各类企业汇聚于此。踏入小港的企业天地,各行各业都洋溢着青春蓬勃的气息。当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不再孤立前行,而是从“单点突破”迈向“生态共荣”。当AI智能赋能产线、跨境订单纷至沓来,自贸开放的广阔舞台与新质动力的强劲推动,尽显企业创新的深厚浓度。政策如犁,服务似雨,在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与甬江科创区总部港的双重赋能下,小港厚植营商沃土,催生经济“繁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企业,领略繁花朵朵满枝头的不同香韵——

图为宁波东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航拍视角

图为宁波东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航拍视角

在羽毛球的世界里,位于宁波北仑小港街道的宁波东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并非聚光灯下的主角,却以其精湛工艺,成为支撑多家国际大牌的“隐形冠军”。1981年从羽毛球企业起步,已走过从外公、父母到第三代的接力长跑,成为国内响当当的羽毛球制造业“大腕”。董事长石磊,作为新一代掌舵人,正引领着企业书写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篇章。

图为东港体育企业一景

图为东港体育企业一景

创业维艰,紧抓机遇

上世纪80年代,石磊的外公和父母怀揣梦想,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北仑小港街道的小浃江边创办了“信达羽毛球厂”,在中国羽毛球运动尚未普及的年代率先启航。企业迅速壮大,机遇也随之而来——为与国际巨头尤尼克斯合作并遵守规则。

1997年,东港体育应运而生,与舅舅、表哥的企业独立运营,又血脉相连,也在宁波羽毛球界打造家族企业的“半壁江山”。“宁波有六家羽毛球企业,其中三家就是我们的”,石磊说。

图为东港体育董事长石磊接受凤凰网宁波采访

图为东港体育董事长石磊接受凤凰网宁波采访

家族传承,绝非坦途。石磊坦言,“外公创业打下基础,父辈们苦心经营,这些经历都是我管理企业最宝贵的成长‘养料’。”

如今,石磊从父母手中正式接棒。他传承的不仅是精湛工艺与核心客户,更是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和对员工的责任感。“让家族匠心与荣耀延续,是我的使命,让员工过得开心,是我的追求。”如今,东港体育在他的带领下,立足传统手工羽毛球制造,并走上了深耕塑料羽毛球相关产业的康庄大道。

图为东港体育羽毛球装配车间

图为东港体育羽毛球装配车间

创新蝶变:技术驱动,多元布局

东港体育的每一步跨越,都刻着创新的烙印。从天然羽毛球的独有设备专利,到2010年切入吸汗带,再到2020年全力研发尼龙球,技术突破是核心引擎。“我们在天然球领域有‘独门武器’,在尼龙球上则死磕基础材料,与宁波的精细化工企业、海天塑机等伙伴合力构建本土供应链。”石磊介绍,公司已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握有十余项专利,“在天然羽毛球方面,我们主要拥有一些生产设备上的专利。而在尼龙球方面,我们与位于宁波的国内顶级的精细化工企业合作,聚焦于技术研发,特别是在基础材料开发方面”,东港的做法,看似跨界,实则共享了材料与工艺优势。这种布局利用了宁波的产业链集聚优势,分散了风险,更在细分市场挖掘出全新增长点。

图为东港体育员工检查产品制造情况

图为东港体育员工检查产品制造情况

据介绍,今年前四个月,东港体育仅仅尼龙球这一品类,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产能,预计今年有望实现250%的增长。

东港体育的蝶变,是企业持续自我突破的历程。石磊带领企业完成关键转身——从追求规模转向极致品质。“早期拼产量,做规模,现在拼的是谁能把球做得更好,品质就是我们吸引客户的核心。”严控原料、精进工艺、强化检测,东港的羽毛球已跻身国内高端行列,成为专业赛事和高端用户的首选。

“我们立志做最好的‘名配角’。”石磊说。通过优化设计、提升包装和品牌形象,东港不仅巩固了国内优势,更将产品成功推向全球,与国际伙伴建立了稳固的合作纽带。

图为工人正在包装

图为工人正在包装

扎根沃土:政策托举,安心发展

“在小港扎根四十多年,稳定的好环境是关键。”石磊深有感触。小港在科技政策、税收、人才等方面持续赋能,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国家全民健身战略东风劲吹,羽毛球运动火热升温。“目前全国羽毛球运动人数已接近3亿,体育产业的风口来了,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研发,提升品质。政府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搭桥牵线,促进我们与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石磊说道。

因为原材料的需要,公司在安徽布局生产基地,“安徽方面一直动员我们到安徽设厂,并且承诺给我们最优惠的地价,但我还是舍不得离开小港,一是这里各方面条件好,同时北仑的营商环境真不错”,石磊说,“最近北仑区小港街道、区文体旅局等有关部门前来公司调研,积极帮我们寻找工业用地,解决我们产能扩张用地的需要,所以,我们更坚定了在家乡发展的决心”。

羽毛球因为要用到鹅毛、鸭毛,清洗会带来一定的污染,近年来,东港体育在环保、绿色制造方面加大了投入。据了解,为降低塑料的环保使用,公司积极研发可降解的塑料材料;为节约能源,公司大力支持使用绿色电力,并通过第三方合作,推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本月内,我们就能完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全面覆盖。”石磊对此也颇为自豪。

图为公司数字化生产设备

图为公司数字化生产设备

图为东港体育生产的羽毛球

图为东港体育生产的羽毛球

石磊喜欢旅游,更喜欢独自驾车在西藏无人区感悟天地之美和人生智慧。虽然经历了重重考验,但东港体育已走过44个年头。如何做到公司的基业长青,确定企业的未来战略,打造适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并在AI时代继续走在前列,石磊常常陷入沉思。“我想明白了,我的性格和公司的性质,决定了我们的目标是做隐形冠军,做国际大牌后面的‘名配角’”,石磊如此说。

【总编点评】:四十年,三代人,一颗球。经过持续努力和创新,如今东港体育在第三代传人石磊的带领下,凭借技术和品质“双轮”驱动,在国际大厂“名配角”定位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蝶变之路。当前,最困扰公司的是,面对体育产业的飞速发展,公司迫切需要扩大产能,尤其“数字经济”大潮紧逼,也迫切需要改造提升车间“智造”水平, 占地6亩的厂区已经让公司“局促难安”,难以施展手脚。一边是外地的“频频招手”,一边是故土难离。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能够多多想想办法。面对未来,石磊自信满怀,表示将修炼内功,将东港体育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中国的制造业添光增彩。

凤凰网宁波:赖刚 金佳阳 鲁宽 赵致远

通讯员:张超伶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