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拓展服务“新通道”建成48家工会驿站
宁波
宁波 > 热点资讯 > 正文
站内

江北拓展服务“新通道”建成48家工会驿站

江北拓展服务“新通道”建成48家工会驿站

除了歇脚、热饭、饮水,工会驿站还可以提供哪些增值服务?

在江北区开网约车司机小董期盼着,星源充电科技工会驿站能把保健医生请到现场,让和他一样“在车轮上讨生活”的劳动者多一份健康指引;在云创小镇跑单的外卖员刘星希望,驿站里能有公益维权的力量,多一些人帮“小哥”们说几句公道话;而文教街道新街坊工会驿站小候鸟爱心托班“常客”张苏阳则期待着,在驿站里“遇见更多的同龄小朋友”……

江北拓展服务“新通道”建成48家工会驿站

当工会驿站从布点建设步入建管并重,“驿站功能更新”便成了江北工会提升全区 48 处工会驿站服务质效的重要发力点。日前省调研组先后对江北区湾头片区“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星源充电科技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开展调研考察,对江北区总工会改造提升户外劳动者驿站的整体建设及服务新业态劳动者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拓展驿站的功能形态、拓宽驿站的服务边际、拓维驿站的品牌内涵……在江北,一场以“驿站+”为主题的“赋能行动”,正让职工们的“多元期待”在工会驿站逐步成为现实。

近年来,江北区总工会紧密围绕“功能更强、布局更优、覆盖更广”的基层需求,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有效整合资源,坚持“工会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务实高效”原则,全力推进工会驿站建设提质增效。截至当前,全区累计建成工会驿站48家,服务网络初具规模。其中,2024年已完成20家驿站的优化提升;2025年9月底完成28家驿站升级计划。 为精准服务重点区域劳动者,率先在户外劳动者密集的万象城商圈、云创青年小镇、星源充电科技(网约车集散点)等核心点位打造“24小时不打烊”示范站点,并在4家驿站推行8小时外延时服务机制, 有效覆盖工业园区、商业街区、物流园区等关键区域,初步构建起布局科学、功能完善的服务矩阵。

江北拓展服务“新通道”建成48家工会驿站

创新管理模式,探索长效运营机制。紧扣“小站大爱”功能定位,突出工会驿站服务属性,坚持临街靠路、按需配置、便民可达的原则,统筹规划全区工会驿站建设布局。2025年通过“自建+联建”模式,高效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爱心商铺、行业龙头企业、金融网点等资源,新设驿站28个,精准覆盖20处人流密集区域。 其中,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13个,行业龙头企业(物流、网约车平台)建立6个,外卖快递行业建立3个,金融、商圈建立6个。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区,合理控制站点间距,确保服务有效覆盖。联动饿了么平台调动外卖行业积极性联合打造“甬爱e家·蓝色微光”工会驿站洪塘站点,创新“源头服务”模式。及时将站点地址录入高德地图 APP,最大限度方便劳动者、职工就近便捷享受到服务。统一悬挂标牌标识,提高驿站辨识度,明确管理制度、服务项目、设施配备等运行标准。 落实站点负责人和管理员职责,建立物资消耗、活动记录、意见反馈等台账,确保按照“八有”标准建设运行。制定考评办法,要求各驿站定期围绕站点卫生、消耗品补充、设施设备使用等情况进行自查评估。区总工会每月开展集中巡查暗访,重点查看站内环境、设施维护、职工评价等事项,累计推动整改问题10余项。

江北拓展服务“新通道”建成48家工会驿站

汇聚多元力量,织密驿站服务网络。将“共建共管共享”理念融入工会驿站建设全过程,采取资金支持、业务指导、考核评优等措施,吸社区引党群服务中心、爱心企业等参与其中,形成共建合力。截至目前,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17万元,为驿站的高标准建设和顺利投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在保障“歇脚、饮水、热饭”等基本需求基础上, 积极拓展特色功能,深化服务内涵。 鼓励条件成熟站点打造服务品牌, 围绕职工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心理关爱、“小候鸟”爱心托班等个性化活动31场次,服务职工超1.5万人次。聚焦驿站深度融合建设,联合社工部、人社等部门,融入“爱心服务”“城市管理服务”“零工就业服务”等功能,以贴心服务模式,加快打造融合型的工会驿站,不断提升户外劳动者幸福感、归属感。畅通职业发展通道,联合区社工部、区人力社保局开设小哥学堂、青年午校等技能培训课堂,支持小哥参加技能比武、职称评定,为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赋能铺路。

江北拓展服务“新通道”建成48家工会驿站

延伸服务触角,打造综合服务阵地。站点内合理规划休息区、充电区、爱心服务区,配备桌椅、饮水机、微波炉、应急医药箱等设施设备,部分站点根据实际情况,增设阅读角、法律援助点等特色功能区。坚持“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的理念,针对户外劳动者工作时间碎片化、休息时间不固定、工作地点分散等特点,着力打造“流动工会驿站”,通过创新“定制化订单”流动服务新模式, 将健康体检、爱心理发等服务送到户外劳动者身边,累计开展流动服务10余次,惠及职工近千余名,有效提高驿站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以甬江街道压赛堰工会驿站、前江街道118工业社区工会驿站所在片区为试点,叠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法律服务、就业服务、心理关爱等功能服务,充分发挥驿站承接工会服务的枢纽平台作用,着力构建功能集成化、服务多元化的职工服务综合体。

(周永卫 王际明)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