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下,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石化区)积极作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在余热再利用领域深耕细作,成功实现了从“废”到“宝”的华丽转身。

近日,石化区内的宁波爱思开合成橡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K公司)与浙江逸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逸盛新材料)合作的余热回收利用项目运行满一季度。SK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朱良旭盘算后欣喜地发现:“一个季度就节约了100多万元的热力购买支出,这项目建得值。”该项目有效收集逸盛新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资源进行再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朱良旭透露,目前他们正探索“双赢”的升级版,SK公司计划在完成热力传递后,将水流载体回流至逸盛新材料用于化工冷却环节,此举可进一步为对方节省冷却水支出,综合效益超百万元。
节能降耗的效益并不仅限于直接的经济账,宁波金海晨光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海晨光)生产副总经理范能全对此深有体会。范能全介绍,自2012年起,金海晨光便与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合作开展余热回收利用项目,利用镇海炼化每小时供给的300吨生产热水获取热力,十多年来,金海晨光在购买热力上节约的支出已超亿元。范能全表示:“石化项目对用能指标要求极为严苛,但我们长期开展的余热回收利用等节能项目,显著提升了能源效率,节省了生产过程中的能耗,这让我们在新项目推进上具有速度优势,为金海晨光抢占碳五分离项目应用市场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2023年,金海晨光又对余热回收利用项目进行了扩建,镇海炼化供给的热水量提升至每小时700吨,进一步降低了金海晨光的热力购买成本。镇海炼化炼油五部负责人也表示,合作助力镇海炼化进行转型升级,金海晨光使用后的热水回流至镇海炼化用于化工冷却,原有的电力驱动冷却装置已退出运行。该项目不仅节约了热能,更大幅减少了电力消耗,持续放大了节能降碳的效益。

“目前,石化区还在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已开展‘能源微网’、碳捕集联产农作物专用复合肥等具有石化特色的节能降碳增效项目。”石化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多方协同发力,石化区正全力支持企业循环发展,在节能降耗这个规模超亿元的大市场中,实现经济效益与绿色效益“两手抓”,为石化产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劲的低碳动能。
来源:宁波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