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市江北区甬江实验学校内,384名孩子坐在一间间教室内,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一张张稚嫩而兴奋的小脸上,他们的父母,是建筑工地的泥瓦匠、服装厂的缝纫师傅、车间的一线产业工人……这群孩子不是这个学校的学生,而是从各省不同城市匆匆而来的“小过客”,15年来他们每年假期都会从五湖四海“飞来”宁波江北与父母短暂相聚,又在开学季“飞回”家乡——这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被亲切地称为“小候鸟”。

7月7日,甬江街道工会爱心托管班暨第十五届“小候鸟”夏令营开营以来,有一位青涩、纯朴、像邻家小姐姐的志愿者,经常给孩子上课,她就是从10多年前的甬江街道第一批夏令营“小候鸟”,就在夏令营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宁波大学,埋下要考上宁波大学的梦想,她在学校和夏令营认真学习,终于考取宁波大学,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幼教老师,她叫严妍娜。
首届学员,追忆爱心路
“设施更完善了,课程设置更丰富了。我们以前哪有这么好的条件!”26岁的严妍娜望着眼前景象,感慨万千。作为街道首届“小候鸟”夏令营的队员,十五年的点滴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10多年前,她的父母都在甬江街道梅堰社区附近的工厂务工,她只能在衢州与爷爷奶奶生活,只有寒暑假才能与父母团聚。“在我印象里,每次来宁波都要先坐汽车、再转火车,可能得四五个小时。”她回忆道。
后来,她虽被接到宁波,父母却因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她学习、外出,暑假更是如此。直到2010年,甬江街道总工会与几家大型企业携手,开始在厂区开辟固定场所,正式为职工子女举办爱心暑期夏令营。
首届夏令营只有几十名孩子,由大学生志愿者和企业行政人员担任临时老师,进行简单的作业指导,组织放风筝、跳皮筋等小游戏。“虽然条件不算很好,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丰富的课程,但是包括我在内的小朋友们都非常开心。”严妍娜说。

她至今仍记得与她一起放风筝、跳皮筋的那几名女生,也还记得当时照料她的哥哥姐姐们。“可惜没有留下联系方式,也不知道叫什么。”她顿了下,显得有些惆怅,“时间好快,想必他们现在应该也有快四十岁了。”
“候鸟女孩”,终圆幼师梦
那些围坐在一起学习手工、听法治知识、上体能课的时光,是严妍娜每个假期最期待的事。“比起在家里待着,这样的生活真是太有趣了。”她说。
每次开学回到学校,她的社会实践表总是填写得满满当当。“当时,宁波大学的哥哥姐姐为我们辅导功课,我们也共同去参观宁波大学校园。”她回忆道,“这在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开始怀揣对大学的向往。”
从很小的时候,严妍娜就想成为一名幼教老师,但也正是在“小候鸟”夏令营的这些经历,让她坚定了这个想法。高考后,她如愿考入宁波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从一名文静内向的小学生,到宁波大学学子,再到夏令营的助教、志愿者……十五年来,她的身份不断变换,却几乎从未缺席“小候鸟”夏令营。
她连续当了好几年的“小候鸟”,后来每逢暑假,她又回到夏令营当志愿者,与“小候鸟”们一起为环卫工人送清凉,为空巢老人送自制月饼……大学后,她虽因搬家到鄞州,来江北的频率减少了,但她仍积极参与其他地区的“小候鸟”夏令营活动。
近十年的志愿者经历让她深有体会:“小候鸟”托管班真的让不少孩子从原先敏感、不太被接纳的状态,转变成了活泼开朗、更加融入新环境的样子。
5年前,年仅19岁的她荣获“宁波好人”荣誉称号。如今,她已顺利从宁波大学毕业,成为鄞州中心幼儿园一名幼教老师。有了专业知识赋能,她做助教显得更加游刃有余。
“从‘小候鸟’变成‘小候鸟’的朋友,我感到十分幸福。”严妍娜说。

新老“候鸟”,大爱誉甬城
开营仪式结束后,严妍娜走进教室,站上讲台,亲切地对孩子们说:“曾经我也和你们一样,都是‘小候鸟’夏令营的一员,但是你们现在有更专业的老师、更有趣的课程。希望你们能度过一个愉快、有所收获的假期。”
甬江街道总工会主席郑亚萍高兴地说:“15年里,我们累计服务职工子女3000余人次,其中不乏像严妍娜一样的‘小候鸟’。可以说,我见证了她的成长。”
郑亚萍回忆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些小朋友的老家没有地铁,我们便和他们一同坐地铁;有些没吃过肯德基,我们就为他们点肯德基作为午餐;我们还带孩子们去动物园、建筑工地……”
十五年来,“小候鸟”夏令营早已是今非昔比。如今,课程涵盖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户外拓展等多个板块,不仅有书法、绘画、手工等艺术课程,还有防溺水、交通安全等专题讲座和户外研学课程。
今年,街道还在压赛堰社区设置了夏令营分营,主要为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服务。
但在严妍娜看来,夏令营的核心从未改变:孩子们的笑脸、家长们的放心和那些充满温情的瞬间。“‘小候鸟’夏令营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让更多孩子像我一样被呵护着成长。”她说。
每年结营时,孩子们“希望明年再来”的心声、向老师同学的“炫耀”、甚至特意写来的感谢信,都深深打动着她与所有工作人员。
“这些事例让我们更加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长大成人的‘小候鸟’像严妍娜一样,回到最初的地方,不忘初心、反哺社会,为‘精致城区、幸福江北’、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智慧和力量。”郑亚萍充满期待。
(周永卫 陆小燕 罗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