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第一次”,15名大凉山少年宁波游学记
宁波
宁波 > 体育娱乐 > 正文
站内

跨越山海的“第一次”,15名大凉山少年宁波游学记

盛夏宁波的清晨,在一阵阵雨中变得清凉。

22日上午9时,一辆大巴车停在了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前,13岁的李木沙古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透过车窗拍照。当天,15名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学子,来到宁波开启了一场跨越山海的公益游学,这也是他们第一次乘飞机飞出凉山。

同学们在天一阁参观游学。记者 王波 摄

“同学们,拿好雨伞,我们下车啦。”车门刚打开,志愿者董瑶瑶便招呼大家,她是本次宁波游学的“地陪”。

说起来,董瑶瑶与凉山彝族自治州孩子们的缘分已有12年。早在2013年,刚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她,在高中老师的引领下,结对了一位凉山孩子,从此踏上了一条公益助学路。

一次偶然,董瑶瑶得知浙大研究生支教团发起了“启梦游学”公益助学活动,通过游学方式,带领更多大凉山的学生追逐梦想。“很多凉山孩子从小生活在山里,甚至连隔壁的县城都没有去过。”于是,董瑶瑶便承担了这次公益游学宁波站的全程接待。

雨丝轻柔,天一阁博物院的黛瓦粉墙、青石板路在雨幕中更显江南诗意。“你们知道吗,天一阁作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藏书楼、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已经快460岁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过朱红廊柱、青苔石阶,让课本里的“江南藏书楼”变得触手可及。尤其当看到馆藏神龙本《兰亭序》石刻时,同学们立刻挤在一起,忍不住照着石刻轻声念起来:“永和九年……”

同学们在天一阁参观游学。记者 王波 摄

“兰亭序我之前学过,没想到石刻上的笔触这么美。”17岁的吉车拉且一边赞叹,一边赶紧招呼同学帮忙用手机拍下来发给自己,带回去给弟弟妹妹看看。“我的手机是爸爸淘汰下来的,拍照像素太低了,拍不清楚。”话音未落,他掏出手机,将群里的照片保存下来。

随后同学们来到鄞州非遗馆,在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竹编技艺;登上了鄞州新世界宁波塔40层的城市会客厅,俯瞰宁波三江口。作为本次公益游学的助力者,新世界商圈为同学们安排了专场电影、山海经艺术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体验VR“穿越”到南极,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激情,现场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太震撼了,感觉自己就站在南极的浮冰上,脚边还有企鹅。”摘下VR眼镜,李木沙古就激动得手舞足蹈,急忙向董瑶瑶分享。

同学们体验VR。通讯员供图

不只是好看好玩,宁波的智能制造更是让同学们大为震惊。走进方太集团智慧工厂,偌大的车间里,只看到零星几位工人,忙碌的都是机械臂以及送原料的智能AGV小车。当得知最快每25秒可以下线一台油烟机或洗碗机后,同学们连连惊叹。15岁的吉古牛牛笑着说:“这和我想象中的工厂完全不一样,都看不到工人,全是机器人。不好好学习,以后像这样的工厂就进不来了。”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从书香弥漫的天一阁,到巧手翻飞的鄞州非遗馆;从云端俯瞰城市天际线,到探秘智慧工厂……短短三天,“宁波之行”满满当当。董瑶瑶深知同学们出来游学的不易,为了给来同学们安排一次难忘的游学,董瑶瑶寻求了所居住的百丈街道与后塘社区的帮助,为这次的游学出谋划策,“教育启智很重要,我尽力将各种能体现宁波特色的活动都给同学们安排上,让他们走进宁波,读懂宁波。”

同学们俯瞰城市天际线。记者 王波 摄

“这次出来游学,同学们实现了人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玩游乐场、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收获满满。”浙江大学支教老师柯政峰说,从成都到上海,再到杭州,宁波是最后一站。在这里,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繁华的都市风貌、深厚的历史渊源,更深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善意暖流。

华灯初上,三江口边的餐厅里飘着宁波美食的香气,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惊奇与快乐,也预示着宁波游学即将画上句号。而留在他们心里悄悄种下的梦想种子,才开始发芽。 (王波 倪馨怡)

来源:潮新闻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