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里
除了西瓜与空调
和浙BA的激情之外
在北仑的山野间
还有这群“小精灵”……
今天
就让我们跟随
“大山雀”老师的镜头
一起看看吧↓
北仑山中寻蝶记
— 大山雀 —
炎炎夏日,在野外可以见到的鸟儿很少,因此我最近拍鸟比较少,主要拍摄昆虫,特别是蝴蝶、蜻蜓之类。前些天,我在《宁波晚报》副刊“博物”栏目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夏日奇蝶》的文章,详细介绍了两种在北仑拍到的本地不常见蝴蝶,即枯叶蛱蝶与网丝蛱蝶。这里再为大家介绍几种我最近在北仑柴桥与太白山拍到的有趣的蝴蝶。
枯叶蛱蝶
当然,第一个亮相的,还是大名鼎鼎的枯叶蛱蝶。
这种蝴蝶是2019年的宁波蝴蝶新分布记录,当年是由林海伦老师在奉化发现的。而最近几年,枯叶蛱蝶在宁波日渐增多,至少在奉化、鄞州、北仑等地都有发现。
枯叶蛱蝶
当枯叶蛱蝶合拢双翅时,其前后翅“无缝对接”在一起,宛然是一枚黄褐色的落叶,不仅叶柄、叶脉一应俱全,就连叶面上的霉斑、虫洞都惟妙惟肖。不过,当它张开翅膀时,即可看到,其翅膀背面有着明显的黄、蓝、黑色块,十分艳丽。
其实,不管哪种情况,都体现了枯叶蛱蝶的“小心机”:收拢翅膀时,它拟态落叶,隐身于枝叶之中,足以骗过小鸟之类的捕食者;而当它突然张开翅膀,那鲜艳的色彩猛然一闪,估计也能把准备偷袭的天敌吓一跳。
枯叶蛱蝶
2025年6月,宁波蝴蝶新分布记录又产生了。网丝蛱蝶,宁波已知的第226种蝴蝶。前段时间,有人在宁波不同的地方,都拍到了网丝蛱蝶。
网丝蛱蝶
网丝蛱蝶的翅膀底色多为白色(或很浅的黄色),上面有网络状的黑色线纹,故名“网丝”。又因为这些线纹如古老的街道一般纵横交错,因此网丝蛱蝶还有“地图蝶”“石墙蝶”等俗称。
网丝蛱蝶
接下来亮相的,是一种很常见的蝴蝶,即被人戏称为“树皮蝶”的琉璃蛱蝶。这种蝴蝶的翅膀反面斑纹杂乱,以黑褐色为主,很像一片皱巴巴的树皮——这可能跟它喜欢停在树干上吸食渗出的树液有关,可起到伪装作用。
琉璃蛱蝶
不过,琉璃蛱蝶的翅膀正面的颜色就不一样了:尽管在较阴暗的环境里,其底色看上去并不起眼,但在阳光下却会闪现靓丽的蓝色,近似琉璃光泽。当然,最显眼的,自然还是那条贯穿前后翅的V形蓝色宽带。
琉璃蛱蝶
在山路边拍虫的时候,我还遇到了有“双头蝴蝶”之称的银线灰蝶。
这是一种小型蝴蝶,其臀角有较大面积的橙红色斑,以及黑色的眼斑;同时还有4条较长的尾突,酷似触角,因此看上去很像头部。特别是当它在觅食的时候,一对后翅的臀角不停地交叉晃动,带动4条尾突也像触角一样乱晃,让天敌搞不清楚到底哪一端是头部,一时不敢发动袭击。
银线灰蝶
最后再介绍一对“孪生”蝴蝶,即碧凤蝶与穹翠凤蝶。它们都是大型凤蝶,翅展宽度可达12厘米左右。前者很常见,后者较少见,但长得高度相似。尤其是当它们都合拢翅膀,只观察其侧面的话,那么在多数情况下真的难以分辨彼此。
碧凤蝶
穹翠凤蝶
不过,在它们翅膀平展的时候,要分辨这两种蝴蝶就不难了。
首先看后翅的两条“尾巴”(即尾突)的特征:在尾突上,碧凤蝶的蓝绿色亮鳞主要分布在中央,没有扩散到外缘;而穹翠凤蝶的蓝绿色亮鳞的分布已抵达尾突边缘。
其次,再看后翅的红色斑纹的数量:碧凤蝶的后翅正面的外缘有多对红色弦月纹;而在同一位置,穹翠凤蝶通常只有一对红色弦月纹。
碧凤蝶
穹翠凤蝶
延伸阅读
张海华,网名“大山雀”,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获哲学学士、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媒体人、自然摄影师、博物作家。有20年野外摄影经验,业余主要致力于野生鸟类、两栖爬行动物、野花、昆虫等方面的拍摄及自然文学创作,已著有11本自然博物类图书,分别为《云中的风铃:宁波野鸟传奇》《夜遇记》《东钱湖自然笔记》《诗经飞鸟》《神奇鸟类在哪里》《神奇鸟类在身边》《龙观自然漫步》《勐海观鸟笔记》《夜探大自然》《野花有约:宁波四季赏花之旅》《棘螈和它的朋友们》。
来源:北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