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微光暖童心 浙江万里学院学子为东篱之家留守儿童筑牢成长防护网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法治微光暖童心 浙江万里学院学子为东篱之家留守儿童筑牢成长防护网

为了给仙居县留守儿童们编织起一张细密的法治防护网,自7月7日起,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法治微光,点亮童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下各镇司法所的指导下带着精心准备的法律课堂,在仙居县东篱之家开启了为期15天的普法之旅。暑期实践期间,队员们用司法实践的鲜活案例、妙趣横生的互动体验,让孩子们切身体会法律的力量。

(实践队在东篱之家门口合影 沈早容提供)

(东篱之家留守儿童回答课堂提问 沈早容提供)

趣味课堂,孩子们当上了“小法官”

在《司法流程小探险》课堂中,实践队队员范力文拿着话筒走进孩子们中间,在司法机关职能介绍环节,队员们没有照本宣科,而是将公安局、法院、检察院的职能转化为“安全守护者天团”的故事——“穿着藏蓝制服的警察叔叔是抓坏人的先锋队,戴着银徽章的法官阿姨是断是非的大法官”,配上亲手绘制的漫画手册,原本抽象的司法机关在孩子们眼中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保护者”。

实践队开展了模拟法庭和情景剧,并特意选取校园欺凌、文具归属纠纷等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孩子们轮流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和陪审员。10岁的小雨坐在法官席,稚嫩的脸上写满庄重,一声“现在开庭”伴随着敲响法官槌的瞬间,活动室里顿时进入法庭肃穆的氛围。在角色扮演中,法律的威严与温度悄然住进孩子们心里。

(东篱之家留守儿童进行模拟法庭 沈早容提供)

为了让法律知识入脑入心,实践队队员们还在课堂里设计了层层递进的互动环节。在“法律知识闯关”游戏中,彩色气球里藏着“遇到校园霸凌该告诉谁”“被高年级同学索要零花钱怎么办”等问题,孩子们戳破气球抢到题目时,会高高举起小手。12岁的小杰连续答对三题,抱着赢得的法治漫画书不肯撒手:“我要把这本书带给爷爷奶奶看,告诉他们别人不能随便拿我们家的东西。”实践队的普法落地生花,在孩子们心中逐渐绽放。

(法律知识竞答现场 沈早容提供)

15天的陪伴,不止是普法更是“双向奔赴”

15天的相处里,实践队队员们成了孩子们最信赖的“小老师”,“大学生用孩子能懂的方式讲法律,不仅教会他们保护自己,更让孩子们眼里有了光。”东篱之家负责人王雪娟说。除了普法,实践队每日引导孩子们签到签退,仔细核查每个孩子的信息,记录好时间,确保每个孩子的安全。

实践期间恰逢张雨桐小朋友生日,实践队员们策划了一场温情的生日会,和孩子们一起点蜡烛、唱生日歌、切蛋糕。当最后一堂课播放队员们熬夜制作的活动剪影视频时,不少孩子红了眼眶。实践队离开那天,和孩子们互赠明信片寄语,“小早老师,谢谢你们,以后还能见到你们吗?”雨桐对实践队员沈早容说道,“当然,明年再来”。

(实践队员为乡“东篱之家”留守儿童张雨桐庆祝生日 沈早容提供)

(东篱小朋友们的临别寄语 盛彦豪提供)

“团队已整理出包含12个典型案例的《儿童法治教育手册》,将留给东篱之家作为长期教材。”实践队队长盛彦豪表示。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法治微光,点亮童心”暑期社会实践队带来的这场双向奔赴的法治教育,早已超越知识传递的意义,成为滋养童心的温暖力量。

(通讯员 林林洁)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