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正式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3项,浙江以30项的入选项目数量连续四次保持全国第一。
而进入国遗名录的董氏儿科、前童行会,也让宁波的国遗项目数增至23个,位列浙江省第四。
为了更好地保护宁波的历史民俗,弘扬宁波民间活态文化,凤凰网宁波特将进入国遗名录里的23个宁波代表性项目进行一一解析。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详细]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共518项。宁波的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海平调、朱金漆木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包括: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陕北民歌、梁山竹帘等。其中宁波入选的项目有徐福东渡传说,甬剧,姚剧,四明南词,宁波走书,骨木镶嵌,晒盐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同时妈祖祭典列入扩展项目。[详细]
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对外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包括天坛传说、凤阳民歌、跳马伕、上党二簧、莲花落、拦手门、棕编(新繁棕编)、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等。[详细]
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包括孟母教子传说、阿凡提故事、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稻作习俗、孝子祭等。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