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新的婴儿潮时代即将到来,这让原本不足的儿科医生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刚刚结束的地方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把关注放到了"儿医荒"相关议题上。儿科"医荒"到底有多严重,如何才能缓解?

近年来儿科医师严重流失,"儿科荒"问题日益显现。停诊、限诊、季节交替恰逢雾霾天,儿童患病人数急剧增加,看病需通宵排队……2015年入冬以来,全国儿科一度全线"爆棚",直逼医院承受极限。儿科医生短缺的问题在业内引发一阵又一阵的热议,从而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儿科"医荒",到底有多严重?

近期国内各大城市接连发生多起儿科瘫痪事件。2015年12月14日凌晨起,由于儿科医生严重短缺,广州一家三甲医院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详细】

儿科医生短缺的情况,在宁波也不例外。据宁波市政协委员邱海燕介绍,目前我市39家开设儿科的医院中,拥有儿科执业医师856名,仅占全市执业医师3.4%,2015年全市每千名儿童仅拥有...【详细】

儿科"医生荒"持续蔓延在医疗界早已是旧闻,"全面放开两孩"政策无疑将加剧这种短缺。桂林市一家综合医院儿科的苏医生告诉记者,该科室总共只有两个有证的儿科医生,工作压力之大...【详细】

医生压力大,家长也不轻松,带孩子看病也是一把把的辛酸泪。南宁市民石女士2015年结束了"沪漂",从上海回南宁生活。她告诉记者,在上海,看儿科就像挤"春运",人山人海...【详细】

要解决儿科"医荒"这个问题并非那么简单,需要从长计议,更需要找出儿科医生短缺的根源。儿科医生荒究竟是怎样造成的?是因高校停招儿科本科专业,还是因儿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很困难、结果导致医科学生不愿从事儿科?

国家卫计委自从提出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专业加试降分引起业内一片哗然之后,现在继续出招——"儿科医生不够内科医生上""协调恢复儿科招生"。继而,广州地区出台委托高校"订单式"定向培养儿科医生。这一系列"举措"在让人唏嘘的同时,也不免让人担忧。

一年一度的地方两会刚刚结束,各地医卫界的两会代表集中火力在讨论 "儿科医生荒"的问题。他们的提案已经对缓解儿科医生荒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上如何解决儿科医生荒显然也将是一个重头戏。

  • 三级医院
    应强制开设儿科
  • 大力发展
    社区医院儿科
  • 加强财政投入,
    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
  • 医学院校
    重设儿科专业
  • 加强儿科科普
  •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儿科医生出身的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认为三级医院需要强制布局儿科。"以前评三级医院有个规定,必须10%的床位是儿科,10%是产科,才有资格评三级。现在很多三级医院拿到牌照后就把儿科关了。所以,我觉得政府要在三级医院里强制布局儿科,没有儿科的要恢复;恢复不了的,应该要限制作为三级医院的权利。"
广东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育处处长秦鉴支招:大力发展社区和私人诊所卫生服务体系,让一般的儿科疾病在社区解决。
2015年国家卫计委出台政策,降低儿科医生录取门槛,对此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分院大儿科主任王平道呼吁,"降低录取门槛只会造成恶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还是加强财政投入。
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刘文英说,四川所有医学院在本科阶段没有一所学校有儿科专业,只有研究生专业才有儿科专业。她建议全国医学院恢复儿科专业设置。广西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主委钱学明调研发现,从1999年到去年的16年时间里,中国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
沈晓明还建议,设立热线电话,普及儿科疾病的基本知识,减少家长半夜带孩子挂急诊的情况。秦鉴认为,儿科医生荒与我国医疗规划缺乏前瞻性有关系。他说,在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的国家和地区,都会出现儿科医生的缺乏,而我们的政府部门对此未能觉察并采取对应的措施。
针对儿科"医荒"问题,宁波市政协委员邱海燕、陈平等建议要加大对儿科发展的投入力度,且要建立长效机制。此外,邱海燕还认为,可以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儿科相关医疗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优先投资举办儿科相关的医疗机构。 【详细】

儿科与精神医学、产科、康复、病理、药学、老年医学、老年护理等被列为2016年要解决的紧缺人才的重点。儿科医生困境是当前"市场化"环境下,医生择业(择专业)状况的一个缩影。在当前的市场化环境之下,要破此难题,除了多培养儿科医生等措施之外,还需增加儿科医生薪酬、改善医疗环境、增强医生荣誉感,让医生价值实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