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6年间,国内房产市场受住宅限购的反刺激,商业综合体总量正上演着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城市化进程脚步铿锵,无数"体验式"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
几乎每一个综合体在落成的时候,都寄希望于能成为一个改变区域格局的城市核心。然而,事实往往不会像想象中这样美好。
在商业相对成熟的一线城市火拼多年之后,万达、中润等知名房企也开始纷纷"调转枪头",逐渐"率兵"涌入具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而即使是这些城市也已经呈现出商业地产的井喷态势。不少已开业的商业综合体经营情况更是不如人意,如顶着"世界最大购物中心"头衔的东莞新华南MALL生活城、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青岛宝龙城、沈阳的日本伊势丹百货等等,都倒在了"商业过剩"这个命题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宁波商业亦是如此。在这个以商业闻名的城市里,产业升级之迅速显然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城市硬件提高的同时,各大商圈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愈发明显。明州风云亦由此开篇。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房产板图的延伸、成熟社区的形成,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场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头来,大量涌现的商业综合体集聚区,确实起到了便利周围市民生活促进消费的作用,但整个城市的商业形态却出现了"仅隔一条街,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局面。
2015年12月中旬,鄞州联盛广场被爆"欠租门",多位业主上门催讨租金。其实联盛广场经营不善的消息在宁波坊间传闻已久,虽与鄞州人气爆棚的万达广场,仅仅隔了一条宁南北路,但生意却是天差地别。【详细】
与宁南北路相比,夹在江北来福士广场和宁兴钻石商业广场(以下简称"钻石广场")之间的江安路,相对狭窄,但正是这一条路,拉开了两个商业广场客流量的悬殊差别。【详细】
面对如此庞大的体量,宁波商业综合体何以在激战中"笼络人心"?制胜之道至关重要。《孙子兵法》有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品牌效应、模式复制、借势营销等商业综合体开发惯用的"兵法"只要稍有偏差,就会在这个体量过剩的时代彻底失灵。而且,这些惯用的"兵法"在各地不同的形势和环境下也不是一祭就灵的。【详细】
目前多数商业综合体开发商为快速回笼资金,缓解压力,都选择出售部分商铺产权。但由于消费人群对于新兴商业依赖感的养成、业态的调整都需要时间,所以开发商做项目时,往往只关注可售店铺的数量和规模,后期规划定位皆为之让步。
商业地产虽然看似开发门槛低,但实际上,其开发和经营成功的难度却远远大于住宅,思路更是截然不同。目前宁波各大商圈皆陷入同质化困局。而以往行之有效的兵法,却在实际操作中成为困住企业的魔咒。
三江六岸,繁华更迭,战国时代,大浪淘沙。举目远眺,却是一派"商厦比邻貌相似"的别样"风景",令人不禁困惑:与如此高密度综合体项目相匹配的消费客流究竟身藏何处?盲目扩张又意义何在?面对迅猛的市场洪流,冷眼观风云,精心运筹,努力呵护各区的商业疆土与繁荣,才是一方政府长治久安之策。切莫让"战国时代"的烽火继续灼伤这座美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