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6年间,国内房产市场受住宅限购的反刺激,商业综合体总量正上演着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城市化进程脚步铿锵,无数"体验式"商业综合体拔地而起。

几乎每一个综合体在落成的时候,都寄希望于能成为一个改变区域格局的城市核心。然而,事实往往不会像想象中这样美好。

在商业相对成熟的一线城市火拼多年之后,万达、中润等知名房企也开始纷纷"调转枪头",逐渐"率兵"涌入具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而即使是这些城市也已经呈现出商业地产的井喷态势。不少已开业的商业综合体经营情况更是不如人意,如顶着"世界最大购物中心"头衔的东莞新华南MALL生活城、建筑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青岛宝龙城、沈阳的日本伊势丹百货等等,都倒在了"商业过剩"这个命题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宁波商业亦是如此。在这个以商业闻名的城市里,产业升级之迅速显然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城市硬件提高的同时,各大商圈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愈发明显。明州风云亦由此开篇。

"在我看来,宁波商业已处于过剩状态,对于一个二线城市来说,这样的商业综合体体量,实在是有些超负荷。"一位参与宁波城市建设规划工作超过20年的业内专家告诉我们,电商的到来,改变的不仅...【详细】

据另一位知情人透露,除了前期规划界限模糊之外,区域间各自为政也是宁波商业综合体盲目扩张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商业地产的进一步发展,宁波各个区域都竭力展示区位优势,吸引着全球商业"大亨"的入驻,曾经看似偏远的区、镇,甚至是新近开辟的"处女地"都在大交通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