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在引进人才回国的问题上,这一项工作的现状是怎样的?
霍玉书教授:对于人才回国来说一般高校对接回国的过程比较容易,因为回国以后仍然在学校,不需要创业人员做更多的行政上的事情,直接进入教学和科研了。但如果自己办公司的话首先需要创业人员在国外是一个很好的,一个优秀的科技人员,但是办公司同事会有行政上的事情,创业人员跟工商和税务打交道是很麻烦的事情,他们不适应也没这个能力。
中国网:创业协会跟国内相关部门有没有沟通?
霍玉书教授:有的,但沟通有时候很难的。因为负责引进的部门多半是省侨办,外办,或者是科协,这些部门不掌握运作的实质权利。而像工商管理税务这些经营实权部门,侨办、外办、科协这些引进人才的部门都管不了,他们只能负责把人引进来,真正和归国科技人员打交道的是工商税务管理人员。对于归国人员来说,特别是各式各样的融资和项目的申报,这些事情都有很多问题。
中国网:现在国家引进人才主要是哪些领域的人才?
霍玉书教授:各个领域都有,像环保,能源等等也有。计算机科学的比较多,这类归国人员回国的要求、条件不是太苛刻,有一台电脑和一个团队就行了。但比如生物医药方面就比较麻烦,归国之后的团队、环境和条件也不可能像在国外一样配套。而且回国之后还要面对不同的学科分类和学术水平一定的差距,这类专业引进人才就比较难。
中国网:引进人才的流程应该是什么?
霍玉书教授:创业协会有一个叫一加六的观点,主要涉及学者的产业转化过程,把学者的项目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甚至于转化成一个可以进入市场的产品。这其中要有六个环节,包括工业到实验室研发,到工业化的生产,这个过程当中还有资金链的建立,人才团队的建设,不同商业、不同科研专业的配合还有跟政府部门打交道,比如审批部门、税务工商部门、国内专家评审部门以及资金的配套部门,这都需要有很强的公共关系团队,或者说是业务以外的能力才能做到的。
与此同时,对于归国人员来说,还有一个市场开发和物流系统的工程,这些东西都不是海外人员的长处。所以也都需要国内相关部门来配套。
中国网:最后一个问题,目前我国主要引进的人才的专业来说,理工科的人才更多对吗?
霍玉书教授:应该是这样的,这是一个人才引进的过程。不过我觉得像管理型的人才,金融,还有社会科学方面的人才,将来也是一个重点了。
中国网:引进人文社科类的人才还有哪些障碍?
霍玉书教授:最大的障碍就是观点上的障碍。
中国网:为什么是观点上的障碍?
霍玉书教授:因为在国外学习一些人文社科的知识需要有一个和国情相结合,和中国特色相结合的过程。在这其中需要有一个世界观、人生观还有不同的社会政治体制上的一些认识的磨合,单纯把国外的知识生搬到国内是行不通的,还要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国情,这些都是人文社科类归国人员需要很好消化的。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