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市场反馈还是统计数据,都已经昭告天下,国产奶已经面临全面信任危机,处于被消费者抛弃的边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质量门”事件,“早产奶”事件,这些层出不穷的奶粉“绯闻”,逐渐摧垮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摇摇欲坠的最后一丝信任。

图片名称

网友爆料:宁波牛奶出现“早产奶”

17日,有自称是宁波牛奶集团内部员工的网友“乖乖猪911”在宁波一论坛发帖并附有视频和图片。   根据图片,在宁波牛奶集团的生产车间中,正在执行18日的作业。但是,照片上却有生产日期为4月19日或者是4月20日的酸奶。[详细]

质监部门:涉嫌早产奶32280盒

19日,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宁波牛奶公司涉嫌违法标注生产的产品共计32280盒(杯、袋),货值约3.5万元,尚未发现有流向市场。

事发两天宁波牛奶集团不作任何回应

致电宁波牛奶集团副总廉立伟,他说正在开会便挂了电话,之后再拨打便一直无人接听。之前曾答应会在宁波19楼论坛给回应的市场部常务副经理程巢宣也改口说目前正在配合官方调查,不方便回应。[详细]

宁波牛奶公司致歉姗姗来迟

4月20日23时33分,宁波牛奶公司官方微博作出解释:他们对此次事件深表自责和歉意,该批产品已封存,未流入市场,经查实系生产管理漏洞所致。在已收购了多个澳大利亚牧场,又在洽购新西兰牧场项目的张董事长获悉后,连夜赶回对主要责任人生产厂长作降职等处理,并要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处理和监管。

网友:欠缺诚意 148个字还不忘拍马屁

有人细数这条微博,共148个字,还不忘提到公司领导的辛苦,不忘拍领导马屁。

图片名称

网友爆料:鲜奶抽检合格率仅为68% 家庭订奶箱抽检一半不合格

今年2月25日,网友“生煎”在东方热线论坛发了一篇帖子,说宁波抽检六品牌鲜奶,合格率仅为68.66%。帖子附带的《2012年宁波奶制品抽检不合格清单》显示,光明、涌优、宁波、新希望双峰等品牌都有标本检出大肠菌群超标或β-内酰胺酶。[详细]

宁波牛奶集团:道歉并声明会投资改进奶瓶封口

宁波牛奶集团负责人说:“(我公司)鲜奶抽检不合格让消费者疑惑不安,对此感到歉意。” 他说:“我们看到自身不足,有很多需要改进地方,在冷链建设、包装形式、现场环境改造等方面都已有不同措施。” 这位负责人表示,公司鲜奶瓶装生产线国内领先。他表示公司要投入400万元改进生产线,减少瓶装牛奶可能存在的被二次污染的风险。“新封口的奶瓶,三个月后会送到订户家里。” [详细]

消费者表示无所谓

超市里奶制品柜前依旧有不少人在挑选,对于抽检结果,不少消费者表示没有太大影响,“这是8、9月份的报告,而且奶制品的质量有波动挺正常的。” [详细]

图片名称

网友爆料:今天买到“明天”生产的牛奶

2012年4月17日上午,网友“葡萄橙1208”在新浪微博上爆料说:早上在开明三江看到了生产日期是明天的宁波酸奶,这也太新鲜了吧,是我穿越了还是牛奶穿越了?

牛奶集团:钢印机打码出现失误

宁波牛奶集团的官方微博就此事进行了回复:个别超市出现了“4.18”酸奶,原因是供超市酸奶每日凌晨下线,检验合格后第一时间发往商家,但因操作工失误,中途打码机跳码未发现,导致约2000盒错误,检查发现后第一时间予以召回,经统计仍有33盒被购买,在此给大家产生疑惑表示歉意,并承诺继续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杜绝发生此类问题,并对错误品继续召回。

目前这款酸奶有6条生产线,其中有几条仍在使用传统的钢印机打码,类似于烙铁,市民也能在盒子上发现生产日期几个数字是凹进去的。钢印机有时会出现跳码的情况,需要人工去校正,而先进一点的喷墨打码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牛奶集团表示,宁波酸奶(盒装)都是先发酵,凌晨灌装,再打码,一气呵成,赶在天亮之前送往商家。他们承认这是公司管理上的失职。

据宁波牛奶集团官网介绍,宁波牛奶集团是集科研、种植、养殖、加工、制造、营销于一体的集团公司,系浙江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属宁波市政府菜篮子工程企业,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型保鲜奶集团公司之一。现为“中国学生奶”定点生产企业。目前每天享用宁波牛奶的消费者超过70万人。一年内宁波牛奶多次发生事故,这让消费者很受伤。。

>>宁波牛奶集团努力挽回声誉

对于过去一年内发生的多次事故,宁波牛奶集团为了挽回声誉,曾经也做过努力,在今年2月25日发生的大肠杆菌超标事件中,宁波牛奶集团近两个月来一边组织媒体、市民参观其牧场和生产车间,一边在官方微博上晒出最新购置的冷藏保温箱、冷藏车,和风景优美的牧场图片,以显示公司为保证牛奶品质所做的努力。但所有的努力在4月17日发生的虚标事件中被击散。 [详细]

>>市民“谈奶色变”

就近日的宁波牛奶集团虚标超3万盒事件,记者采访了江北区太阳村的陈阿姨,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都在订宁波牛奶,对宁波牛奶虚标事情很是愤怒:“现在订好了能退不?能退我马上就退掉。对宁波牛奶哪里有信任,电视每天在曝光。”

随后记者又采访了在白沙菜场买菜的李大叔,他告诉记者自从2月份宁波牛奶被曝大肠杆菌超标以后,3月开始就没有再订了。至于为什么不订宁波牛奶,李大叔表示,因为质量问题,而且这次被曝光的还是早产的牛奶,“让人家怎么能放心吃牛奶呢”。[详细]


>>网友称:承诺不足为信

网友Flysand之名表示:“诚信何在?作为宁波的本地企业,一直在喊的诚信在哪里?难道只是一个口号吗?再说了,这个所谓的降职处理是不是杀鸡给猴看的举动呢?为什么每次需要外人来发现这些所谓的漏洞呢?你们早去做什么了?” [详细]

众所周知,近年来乳产品接连二三发生令人不快的报道,国人已经对乳业的未来发展忧心忡忡了,关乎到健康问题,不得不让人担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无疑是一个国家的悲哀,想我中华泱泱大国,竟然不能重振乳业?

时间常常是疗治伤口最好的药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三鹿奶粉事件的直接后果将逐渐得到合适的处理,三鹿本身的命运也或将随着某一个行业整合行为,而找到最终的归宿。不过,整个乳制品行业的危机并不会立即消失。恢复整个社会对于这个诚信已严重受伤的行业的信任,注定需要一个过程。

就拿蒙牛来讲,发家史令人叹惊,能研制出可口的乳制品,说明其有这个能力保证产品的质量。蒙牛的口碑向来是不错的,是能经得起老百姓的考验的,那么就应该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而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走下坡路!这样只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明智的企业是不会这样做的,质量好才是硬道理。才是长远谋略。

乳业生产质量存在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早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作为老百姓日常消费的重头戏,质量出问题,就该严打严查,彻底清除其质量安全隐患。加大监管力度,事实证明实行抽样检查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当下乳业需要普查。很有必要加大人力物力,对乳制品进行撤彻彻底底的普查,落实到每个批次。虽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但关系到乳业的重生,关系到国人的健康,投入人力物力也是值得的。

沉默不是金,责任才是金

说句实话,没有一家企业愿意发生危机事件,但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真正避免危机事件。尤其,当一个企业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企业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有可能引发难以估量的危机事件。因此,危机本身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解决危机事件中的企业态度和行为。 [详细]

笔者认为,每一次危机事件都是一次检阅,它不仅考验你的态度,更要考验你的行为。事件过后,消费者的信心能否恢复,更多取决于企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的表现。 [详细]

然而,我们的企业往往面对危机事件的时候,要么态度消极,要么行为不当,甚至想通过“沉默”来解决问题。尤其,面对蜂涌而至的媒体,他们最擅长说的一句话是:对不起,不可奉告。 两个孩子吵架了,其中一个保持沉默,也许是件好事;但在危机事件中保持沉默,却不是好事。这不仅让公众看不到你的态度,还给人感觉像是“默认”,更像是“销声匿迹”,会导致更大的危机。[详细]

避免过于殷勤的行为

当一个人犯错误以后,勇敢地承认错误是必需的,但由于错误而过于殷勤的讨好对方,反而会引起对方的质疑。 3企业在危机事件中也同样如此。尤其,当政府通过查证后证明危机事件与你无关的时候,千万不要采取过于殷勤的行动。这不仅不能给你加分,反而给你减分。因此,事件过去后马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做与事件有关的公关活动,不是个上策。[详细]

行业监管 刻不容缓

当一个行业性危机事件席卷而来的时候,消费者唯一相信的机构是谁?是政府。别的,谁说了也不信。尤其在中国,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因此,我们的政府部门应该懂得自己的使命,在每一次的危机事件中,要正确引导消费者信心的同时,更要着力强化行业监管力度。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维护社会秩序,乃至市场秩序,“自律”和“他律”一向是并举的。 他律,至少可以分为两大类: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详细]

涅槃如何重生

光明日报:转换视角

基于消费者的视角,奶制品的产品安全、质量可靠是首位的。只有转换视角,改进工作方法,强化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多一些人文关怀,才能真正提振消费者的市场信心,也才能找回并不断扩大本土企业奶产品的国内市场份额。 [详细]

公开真相才有公信力

无论是商家,还是相关监管部门,要想挽回形象,建立公信力,就必须扎扎实实从公开每一个细节开始。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出已经形成了“狼来了”效应,简单的回应和道歉已经难以取信于民。当前,对于蒙牛而言,首要的事情就是把问题牛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其次才是雄心勃勃的全面“自检”,然后才是对消费者的“新”承诺。对于监管等公权力部门来说,要让网民知道监管、熟悉监管,并参与到监管当中,同时拿出实际的惩罚措施,切实“提高违法成本”,以实际行动表明“打假”的决心和取信消费者。[详细]

日本:消费者的觉醒改变未来
新西兰:利益分配稳固奶业
图片名称

森永是中国消费者熟知的日系奶粉品牌,日本屈指可数的大型综合乳制品公司,也是日本奶业史上最严重的“砒霜奶粉事件”的当事人。那次事件造成了130人死亡,12344人留下终身疾患。

1955年6月底,一场灾难开始悄悄逼近。在日本关西地区,陆续有婴儿患上一种奇怪的病:突然之间出现腹泻、发烧、吐奶等现象。刚开始,父母们和医生都以为是酷暑所致,但后来有记者发现,这些婴儿有个共同点,即喂养的都是森永婴儿奶粉。[详细]

图片名称

转机出现在1968年。随着几起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重大事件接连发生,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日本在1968年出台了第一部“消费者保护基本法”,使得整个日本社会发展开始由“产业优先”向“消费者优先”进行大转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已在维权路上艰难爬行14年的“冈山县森永奶粉中毒儿童守护会”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媒体们开始争先恐后进行跟踪报道,医学界也开始对这起事件展开白热化讨论。[详细]

图片名称

与很多国家奶业产业格局截然不同,新西兰奶业是一家独大。2001年,新西兰最大的两家乳品公司和新西兰乳品局合并,组建了全球奶业巨头——恒天然集团。新成立的恒天然集团当年原料奶收购量占新西兰全国总产量96%以上,至今仍控制着新西兰近八成的牛奶生产。

中国有众多大中小型乳品公司,广大的奶农尚且要为牛奶能否卖出去、奶款能不能按时结算等问题担忧,新西兰恒天然一家独大,奶农岂不是更加弱势?[详细]

图片名称

更重要的是,为了维持奶业市场合理良性竞争,新西兰政府2001年制定了《乳品行业重组法》和《乳品行业重组(原料奶)管理》,虽然随后政府对这两部法案部分条款进行了多次修订,不过,奶牛养殖企业与乳制品加工企业之间、不同形式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之间的责任、利益与义务的规范始终是其主要内容。

通过这样一整套制度,新西兰奶业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得以形成、稳固,奶农和奶制品加工企业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也就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详细]

有人说:“食”字上面是“人”字,下面是“良”字,就是说人无良心不为食,食品生产必须是个良心活。我们的生产厂家应该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没有为谋取暴利而“丧尽天良”?我们的执法部门、监管部门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真正的从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发,保护百姓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的饮食安全,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百姓赋予的权力?

整治食品安全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却又迫在眉睫,时不我待,它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凤凰网宁波站 专题中心 出品,欢迎收藏

编辑:鲁冠芬 美编 鲁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