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乡宁波的一点遗憾
- 下一组:【图说】火车上的跨省上班路
- NO.10/15
- 【望春桥】据《宋宝庆四明志》记载,望春桥始建于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为当时官塘河上第一桥。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因宋金高桥之战祸及望春桥。绍兴初年(1130年)望春桥重建。在南宋宝庆年间(1225-1227年)望春桥曾更名为“宝庆桥”。此后又屡次修缮,其中桥额上记载的,有清代乾隆庚辰(1760年)初修,光绪丁酉(1897年)重修。从始建至今,望春桥已历千年风雨。
官塘路,是古明州城通向历代京城的“国道”。官塘河旧称西塘河(今称西乡后塘河),宽30米,长约13公里。昔日往来明州的官员学子、军旅僧道走的大多都是这条大道。明代晚期,有钟氏在此聚族而居,称为“望春钟”村。站在望春桥顶上,当时可远眺廿五里外的望春山,而桥东七里外宁波城的迎恩门城楼,也依稀可辨。
望春桥顶的7棵树群,是望春桥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如果任其生长,势必影响古桥的安全。2005年由曾住桥边的港胞钟宝昌先生出资重修,除去危及桥体的桷树。重修后的望春桥全长28米,桥堍宽5米,桥顶宽4米,南北各32级石阶,桥身和桥拱选用规整的梅园石。拱矢的高度为6米,桥洞的跨水为9米。北堍桥下建有1米宽的拉纤石板路,桥柱和桥栏雕刻荷叶和仰莲,桥堍有雕刻精致的祥云抱鼓石。建在桥北堍东侧的一座歇足亭可供旅人遮风避雨,谈心赏景,一幅对联活画出此种的妙处:“出城约十里而遥,足力疲余于时处处;观水坐一桥之侧,眼光洗后对此茫茫。”
来源:凤凰宁波综合 发布日期:20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