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空巢村"成了社会舆论热点。在那里,没有了年轻人,有的甚至连小孩子都很少,剩下的就是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在那里默默生活,每天都期盼着儿女们能常回家看看。这些老人,很多都无人照料,有了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压抑情绪无法及时排解。"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就是"空巢村"老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与城市老人相比,农村老人既没有退休金,也没有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极少数人才有),加上农民收入的有限性,很少人会缴纳养老保险金,所以他们年老后无生活来源... 【详细】
当年老时,大多数父母都需要子女在生活方面予以照顾。但外出打工的子女由于空间上的隔离,难以对父母提供各种具体的照料。有的家庭,父母得不到子女的照料不说,原本应由子女耕种的土地也留给了老人;如果子女将孩子留给了空巢老人,老人还得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 【详细】
关注人的精神生活,是社会高度文明的一个标志。而在农村,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文化程度偏低以及精神需求意识不足等原因,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几乎为零... 【详细】
盼儿女归,又不愿儿女归。儿孙绕膝,固然是天伦之乐,但不少乡村交通不便,没有什么经济来源,
后辈常住这里没有发展前途。为了后辈有好的生活,"空巢村"的老人们宁愿把爱深深地藏在心里,住着简陋的房子,吃着粗糙的食粮,与寂寞为伍,
让病痛缠身,守着孤独寂静的岁月慢慢老去。

邵奶奶独居在鄞州崔坳村屏丰路,走进她家,屋内显得有些杂乱,一个老式的灶台,一把破旧的沙发,上面堆满了衣物,房间里还有几把老式竹椅,坐上去咯吱响。【详细】

南坑岙村村主任蒋庆海说,现在户口还在村里的有105户、307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出去打工了,平时有100多个村民住在大堰镇上,剩下的不到70人...【详细】

走访过程中,跟老人聊天时,他们不停地诉说子女不在身边的苦恼和不便。在当地白鹿村,龚大爷就告诉记者...【详细】

靠海,收入要高一点。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年轻人出村了,就只剩下了老人,有些活根本干不了,收入也就越来越少。在下田村,养殖是主要生计。村里有二十几个人承包了海塘搞养殖...【详细】

"养儿防老"一直是国人的传统思维。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却是子女"远走高飞","空巢"成了一种普遍状态,
农村尤甚。在看到这些令人心酸的故事后,应该冷静下来思考,如何让农村的空巢老人安度自己的晚年,政府和社会团体,
甚至个人都可以尽到自己的努力来帮助这些老人。
  • 在城镇化的进程中,"空巢村"的出现不可避免,可能会越来越多。这一过程无疑是漫长的。不仅仅是同情,城市市民更多地关心帮助这些"空巢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应有之义:优势资源或人才向农村倾斜,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们的素质。【详细】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空巢老人"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社会、经济、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会养老为保障、专业人员服务为依托的养老机制正是基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特点提出的。但于此同时,还应看到它的实施需要政府的大力投资,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社会各方面的努力以及每一个社会人自身素质的提高。资料来源:现代金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