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大妈重新“出山”担当社区和事佬 化解纠纷百来起
2015年11月16日 13:25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吴佳妮
老底子的居委会,都是热心的大伯大妈,走街串巷抄水表、发老鼠药、检查卫生。小天竺社区也在今年6月增补了5名本土居民进入居委会,其中经验丰富的老社区书记刘国芳被挖了进来,成了新的居委会主任。
老底子的居委会,都是热心的大伯大妈,走街串巷抄水表、发老鼠药、检查卫生。邻里之间起了矛盾,居委会大妈也会担起“老娘舅”的角色,来摆摆道理。
但随着社会发展,社区里这样操着杭州话的本土热心大妈越来越少,专业社工越来越多。虽然处理社区事务更精干,但总缺少那种知根知底、脱口就能叫出名字来的“人情味”。
今年5月11日,杭州市下城区开创社区治理模式,第一个由本土居民、同时也是企退休人员组成的社区居委会班子在王马社区正式成立,就是为了把“人情味”找回来,让小区居民关系变得更融洽。
如今,半年时间过去了,他们干得怎么样?有效果吗?能坚持下去吗?
本土居委会主攻“调解”半年化解百来起矛盾纠纷
早上8点半,王马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大门早早地打开,60岁的居委会主任苏开建坐在办公桌前,开始更新梳理居民户籍资料。不一会儿,就有人找上门来。
“有件事,又要麻烦你们了。”来的是一位老阿姨,姓蒋,她说可能化粪池满了,家里的马桶从前一天起就不能用,“都反上来了,冲不下去。”蒋阿姨说。一听这话,苏开建立马通知相关工作人员,找工人去蒋阿姨家看看,再去看看化粪池的情况。
蒋阿姨满意地走了,苏开建也继续低头做手头上的事情。对苏开建来说,这是走马上任以来的半年中,最平常不过的一件小事,几乎每天,都会有马桶堵了、漏水、灯泡坏了等琐碎的问题出现,需要及时解决。
而最能发挥本土居民“主场”优势的,还是邻里纠纷的调解。这半年以来,王马社区居委会共调解了百来起邻里纠纷等问题。
“像我们年纪大了,住这儿长久有个脸熟,说话人家肯听一句。”王马社区居委会委员付润鑫说,他曾是某单位车间主任兼支部书记,退休了跟着苏开建“发挥余热”,之前有两户人家因一扇门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就是他处理好的。
“403的住户装修时把大门往外推了一点,而且新装大门朝外开,对门402就不干了,在自家面对楼道的窗户上装了个凸出的保笼,这样,403的大门刚好和保笼别住,开都没法开。”付润鑫介绍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为了这件麻烦事,付润鑫和居委会的同事们前前后后上门走了七八趟,从6月初一直调解到8月份,才说服双方各让一步,“403把房门朝里开,402把保笼拆掉。”付润鑫说,“这样的结果两家都满意,算是一碗水端平。”
付润鑫告诉记者,处理居民纠纷一定要公正公平、合情合理,不能偏向哪一头,而且处理完成后,得再回访,“这样才踏实!”
社区工作着实不易与专职社工优势互补
王马社区居委会目前由5位退休本土居民和2名专职社工组成,本土居民每月仅拿1400多元钱的补贴,再无其他收入。
“我们不是为了钱来这儿的。”苏开建坦诚地说,“就是觉得自己年纪不算太大,还能为社会服务。”
而付润鑫也向记者坦言,自己也是觉得上班时间正合适:“上午8点半到10点半,下午2点到4点,不耽误买菜烧饭,也还有空管管家里的事情。”
不过,虽然规定的本土居民成员工作时间每天仅4个小时,但社区居民认准了他们,社区里找不到,就会找到家里去,真正的工作时间远超4小时。
大半年下来,苏开建他们也有困惑,“没来之前,没想到事情有这么复杂。”苏开建说,“比方说道路拓宽,有车的人觉得好,没车的人觉得占用了绿化不好;也有人今天觉得好,明天再想想又觉得不好,这样工作就很难推进。”
由此,苏开建也攒了不少经验:“说话的层次、前后非常重要,要把矛盾最明显的地方提出来,看看对方的意思再说话。”
“百姓百条心,百姓工作真心难做。”付润鑫感慨说,所幸的是,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背后还有专业社工的支持。“社工脑子灵光。”苏开建笑着说,“会给我们出点子,优势互补。”
该模式推广至下城区47个社区全杭州市也将借鉴
王马社区走出本土居民自治的第一步,随即该模式在下城区全区推广。记者从下城区民政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47个社区已完成居委会成员增补本土居民的工作,其余社区将在年底基本完成。
三塘苑社区居委会班子新成员已上岗半个月。他们一上岗,就接手了三塘苑小区微循环整治工程和社区“和事佬”调解协会的工作。
其中,土生土长的原住民陈美英,在居民中开展每周一次的“话聊会”,活动吸引了不少居民来此唠家常,内容聊的多是家长里短的琐事,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大家开解,纠纷矛盾就在无形中化解了。
小天竺社区也在今年6月增补了5名本土居民进入居委会,其中经验丰富的老社区书记刘国芳被挖了进来,成了新的居委会主任。
刘国芳在小天竺社区住了30多年,之前就在小天竺居委会工作,后来成为社区书记,前两年才退休,对小区里的人和事“门门清”,一回来,就尽显本土优势。
社区里有个居民,常年投诉嗓音问题,“我们小区不是封闭性小区。“小天竺社区诸书记说,”偶尔有人上门收个废品,或是有司机按下喇叭这类事情,真的很难彻底杜绝。”不过,刘国芳一听投诉人名字,就说“这人我认识,我上门去说。”
果然,投诉了两年的居民,在社区加强管理的情况下,终于认可了社区的工作。
将来,社区公共服务站将逐步分离出来,承担起政府延伸至社区的所有公共服务,而居委会本土化工作,也将在明年在杭州市全面推广。
把人才留住是当下任务人带人最终实现居民自治
居委会成员本土化,新成员大多是企退休人员,生活阅历丰富,但他们也面临上有老人要照顾,下有儿孙要带的状况,且居民工作特别繁琐,没有太多物质鼓励只能靠“走心”,他们能坚持多久?会一直干下去吗?
面对这个问题,苏开建、付润鑫都没有把话说死,他们说:“看身体状况吧,我们是一个团队,只要领头人在,我们就在!”他们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体会了居民工作不易之后,如果最终卸任回归,绝对会更理解社工,也能更支持社区工作。
而这样的体会,在小天竺社区已经成为逐步实现居民自治的一个办法。刘国芳告诉记者,她将会邀请社区里的骨干居民,来当一天的居委会干部,“有了体会,才能理解和支持社区工作。”
和事佬的网格化铺开,也是小天竺居委会接下来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就5个人。”刘国芳说,“小区里的事情那么多,不一定忙得过来,和事佬网格化铺开后,人头更熟,调解起来更容易,也才能真正实现居民自治。”
在刘国芳看来,他们这批人是过渡时期的特殊存在,“毕竟我们年纪大了,家里也有一摊子事可能随时需要我回去照顾。只有把人带好,让居民实现自治,才是最终目标。”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