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记者暗访 七人扔垃圾仅一人进行了分类


来源:现代金报

有关部门抽检垃圾分类情况 并将评分发给居民  不久前,《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垃圾分类。”  张阿姨认为,对于没做好垃圾分类这件事,主要还是在于习惯问题,“意识还是不够强。

 

不久前,《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实施,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垃圾分类。目前,杭州5个城区(注:主城区)已对外公布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严管”区域。

《条例》已经实施了20天,杭州市民做得怎么样?昨天,记者展开了调查。

记者暗访

半小时里,七人扔垃圾仅一人进行了分类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江干区的一新建小区。记者看到,小区环境很是优雅,地面十分整洁。在小区内,大约每隔100米就设有垃圾桶,而且这些垃圾桶都是按照《条例》的要求所配备,绿色的垃圾桶用于投放厨余垃圾,黄色的垃圾桶投放其他垃圾,在垃圾桶的后方,还竖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垃圾分类的要求。

由于是周日的早上,来扔垃圾的居民并不是很多,记者在垃圾桶边驻足了十分钟左右,才等来了第一位投放垃圾的居民,记者并没有上前搭话,只见这位阿姨将手里提的两袋垃圾都放进了绿色的垃圾桶内,随后扭头就走了。当这位阿姨走后,记者打开垃圾箱,看到了这位阿姨之前投放的透明垃圾袋,其中一个很明显都装着卫生间使用的厕纸,而另一个垃圾袋中,除了有香蕉皮等厨余垃圾外,还能看到啤酒瓶、一次性便当盒等物。如果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这位阿姨扔的两袋垃圾都不合格。

没几分钟,又来了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伯,他手中提的是一个黑色的塑料袋,于是记者便上前询问是否进行了垃圾分类,老伯先是一愣,随后便说了句“关你什么事”,在听到记者解释用意后,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笑,“我年纪大了,自己也分不清垃圾分类,所有垃圾都装在一个兜里了。”很显然,这位老伯也没按照规定分类垃圾分别投放。

在记者蹲守垃圾桶边的半个小时内,共有7人前来投放垃圾,只有1位年轻女子明确告知记者已对垃圾进行分类,其余6人均将不同种类的混合垃圾,直接随便投入一个垃圾箱。为了更清楚了解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准确性,记者逐一打开了该小区的每一个垃圾桶进行查看,就记者看到的情况来说,垃圾分类准确、投放无误的并不多,大约有八成多垃圾没有进行分类或是投放错误。

随机调查

多数市民了解分类,但实施起来有点难

垃圾分类在杭州已经试行多时,那么,市民投放不正确是何原因?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好几个社区以及闹市区,对30多位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作了随机采访,23%的受访者表示,对垃圾分类很了解,也知道其好处,并且一直严格按照此要求处理垃圾。75%的受访者表示,了解垃圾分类,“但会因为习惯等原因,经常没有按照规定投放。”仅有2%的市民则认为,垃圾分类太过繁琐,没有必要。

张阿姨,60岁,退休工人

“了解垃圾分类,但经常做不好”

张阿姨家住杭州江干区兴安社区,昨天早上,她将一大袋垃圾扔进标有“厨余垃圾”标志的绿色垃圾桶内,“我也是扔进去了以后才想起来,这袋垃圾里面还掺杂着纸巾、塑料袋等其他东西。”其实,张阿姨一直按照社区发放的垃圾分类表严格要求自己,有时候还会对不确定扔哪个垃圾桶而特别上网查资料。

张阿姨告诉记者,她经常翻看网页,知道乱丢垃圾的坏处,心里特别想做好垃圾分类这件事,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其实也挺难的,“家里垃圾桶很多,厨房、卫生间、客厅以及房间都配备垃圾桶,有时候在房间里吃了苹果,就会随手将果壳扔进垃圾桶,有时候在厨房拆食品塑料袋,也就将塑料袋扔进垃圾桶了。”

张阿姨认为,对于没做好垃圾分类这件事,主要还是在于习惯问题,“意识还是不够强。”

小李,20岁,在校大学生

“家里的垃圾桶不分散,贴上标签”

小李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大三学生,也是“城管志愿者”中的一名成员,平时在课余时间,会与杭州市拱墅区城管一起上街头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

当然,小李平时也是一直按照要求来严格丢垃圾,在接受采访时,小李也说了一个更快习惯垃圾分类的办法,“准备四个垃圾桶贴上标签,统一放在一个屋子里,这样每次扔垃圾时,就立马可以意识到需要分类了。”小李说,垃圾桶不分散在各个房间,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随手扔进垃圾桶的习惯,“可能刚开始会觉得麻烦和不习惯,但是时间一久,就很容易做好垃圾分类了。”

存在困难

很难查到垃圾是谁扔的

以处罚机制倒逼不现实

根据杭州市城管委的公开数据显示,杭州垃圾分类试点已试行多时,涉及1836个小区,94.47万户家庭,覆盖全市近80%生活小区,主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而就在刚刚实施的《条例》中也明确规定,无论是生活小区还是工作单位以及公共场所,都要严格实施垃圾分类制度,如不执行,将由城管部门根据《条例》进行罚款。那么,目前的进展如何?在工作中会遇上了什么样的困难?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上了杭州市拱墅区的城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有很多社区都免费发放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居民通过手机扫码获取,每一个二维码对应一个手机号,“对居民的生活垃圾,会开包抽检,然后给予评分,满分为5分。”随后会将分数反馈给居民,提醒其下次按规投放。不过,这只是一小部分垃圾,大部分的垃圾,仍是居民们自己的垃圾袋,就算抽检不合格,也无法查找源头。而且,就算是对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开包检查,也只能是部分,做不到全覆盖。

如何改变

想做好垃圾分类

最主要的还是改变生活习惯

“垃圾分类的工作要做好,最主要的还是改变人们的习惯。”城管工作人员表示,就算是采取《条例》中提到的处罚机制,这也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在引导方面,杭州大关东二苑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可以称的上很“拼”。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做好垃圾分类,该小区的社区工作人员可谓非常“拼”,每天早上7-8点,扔垃圾的高峰期,社区就派工作人员蹲守每个垃圾桶前,现场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开始经常被居民嫌弃烦人,但是在一次次讲解和劝导后,大部分人都能够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在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居民也开始慢慢改变习惯,据记者了解到,大关东二苑居民的垃圾分类做得十分不错。

“好习惯还要从娃娃抓起。”该工作人员说,目前,杭州已经有幼儿园开展了垃圾分类“小小志愿者”的行动,“在幼儿园时,老师就开始教育其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并告知他们,什么垃圾该扔在什么颜色的垃圾箱里。”小朋友不仅自己学会了垃圾分类,而且回到家中还“监督”父母正确投放垃圾。

【他山之石】

日本垃圾袋也采用“实名制”

据公开资料显示,日本的垃圾分类细致严谨,不同垃圾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例如,一个塑料材质的饮料瓶的不同组成部分被划分到不同的垃圾类别。在日本,不仅垃圾分类有相应的规定,垃圾收集日和具体投放时间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如果错过了规定日期的指定时间,就只能存放垃圾到下个收集日再进行投放。

日本对一半以上的人口实行垃圾从量收费。一般情况下,有害垃圾和资源垃圾的收运是免费的,可燃烧垃圾和不可燃烧垃圾的收运则要按垃圾体积付费,市民通过到指定地点购买特制垃圾袋完成付费。此外,日本很多地区的垃圾袋还采用“实名制”。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瑾芸]

标签:垃圾分类 扔垃圾 垃圾收集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