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宁波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管窥


来源:宁波日报

原标题:乘风破浪立潮头 ———我市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管窥 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就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社会建设的步伐跟

原标题:乘风破浪立潮头

———我市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管窥

创新社会治理和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就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社会建设的步伐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节奏。宁波市以“问题”为导向,把创新社会治理作为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举措,持之以恒地深化推进,许多工作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会治理“宁波实践”。

针对党群干群关系问题,涌现了“圆桌夜谈”等一批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和好制度;

针对基层和谐稳定问题,在全省率先开展平安镇乡(街道)创建活动,率先探索实施“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率先探索建立社会矛盾联合解决机制;

针对安全生产问题,在全国率先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

针对服务民生问题,在全国率先成立“81890”社区综合服务平台;

针对民主法治问题,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活动,率先全面推行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

……

宁波始终站在基层基础建设的潮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区域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水平提升

九峰山,青翠碧绿,空气清新,是北仑区的天然“氧吧”。九峰山区域内有9个建制村,发展上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几年前九峰山农村新社区成立了,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以社区联合党委为领导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为依托、协商议事会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区域基层组织工作新体系,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形态。

那时候,九峰山区域几乎村村有小菜场。其中清水村的菜场是一个村民自发建起的乡村小集市。有了集市,买菜方便了,但“马路市场”让乡村道路拥堵不堪,上班族怨声载道。

区域联合党委成立后,决定整合资源,新建清水菜场。但拆掉旧的清水菜场,青山、清水两村都将失去每年4万元的集体收入。协商议事会很快成立民意调查小组,听取村民的建议。同时,借助“老娘舅”理事会,主动下村头收集各村的村民意见。最终,根据民意提出的“设立新菜场并仍将设在青山、清水两村境内”的方案得到了认同。

新建的菜场比改造前大了一倍多,青山、清水两村集体收入非但没有损失,反而翻倍增长。不少待业人员在菜场租了摊位,做起了生意。村民反映,现在新鲜菜品更多了,卫生环境更好了,最舒心的是买菜再也不碍交通了。

如今,九峰山新农村社区按照“成片连线、集约发展”模式,有效突破了城乡二元界线,逐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基层区域化党建网络格局。

九峰山区域党建是我市区域化党建的一个缩影,现在我市已经探索形成了园区统筹、街区统筹、片区统筹、村企统筹、村居统筹、商圈统筹、行业统筹、产业统筹、人员统筹等10种区域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全市共建立区域性党组织2000余个、区域党建联合体191个,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圆桌夜谈”,谈出党员群众真感情

夜幕中村庄静谧祥和,蛙声悦耳。去年6月19日晚,记者在崇汉街道周塘西村一党员中心户家里,亲身体验了一回“圆桌夜谈”。晚饭后,乡镇联村干部、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普通村民、企业主等十余人,不分主次围着家里的大圆桌坐下来,拉拉家常事、扯扯关心事,很快话题集中到“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发展居家养老、转变社会风气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来。

“我们小时候,那条流经村子的河是游泳、淘米洗菜的场所,前些年黑臭得不行了,‘五水共治’开始以来,河水又变清了,我们的心情也变好了……”一名群众高兴地说,“这样的惠民之举我们坚决支持。”

“各条治理河的河长,能不能不由各级领导兼任,而让最了解该河流实际情况的基层干部来担任?”一名村里的党员建议。

……

“圆桌夜谈”起源于慈溪周巷镇,如今像蒲公英一样飘向四方,在慈溪各地落地生根。无论是城镇社区,还是田间地头,都能看到“圆桌夜谈”的热闹场景,都能听到老百姓的深切感触。“以前的乡镇干部往往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农民建房去帮工,双夏时节帮种帮收,与群众的关系很近。现在围着圆桌谈心谈话,又有了过去那种亲如一家的感觉。”一位乡亲说。

夜谈一般不少于两个小时,按照“有事议事、无事连心”的原则,畅通村民听事、议事、评事渠道。

“圆桌夜谈”是近年来我市建立起来的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长效机制之一。另外,余姚谢家路村的“小板凳”群众工作法、宁海县的“走村不漏户、群众考干部”制度、象山县的“和村惠民四步法”、江东区俞复玲的365社区服务工作法、北仑区大港社区的“小马拉大车”工作法、鄞州区龙观乡的“双进”工作机制、海曙区的“双带双联”机制等,都是党员干部密切与群众联系的好载体。

小微权力清单,解开村民心头结

“农村工作难做,难就难在部分村民不信任村干部。”在宁海县委主要领导看来,长期以来缺乏规范划一、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农村干部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农村干群矛盾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

去年初,宁海县梳理出“村级权力清单三十六条”,涵盖19项村级公共权力事项和17项便民服务权力事项,让原本藏在暗箱里的小微权力,晒在“阳光”下,装进制度“笼子”里。

“这个小本本,有漫画、有图表,村干部有多少权、怎么用,连文盲都能看懂!”宁海县岔路镇渡头村村委会主任章宏林举着权力清单三十六条小本子说。

有了这份权力清单,群众监督村干部就有了“法律”依据,也明白村干部哪些行为是违“法”了。一旦村干部用权超限了,群众就会第一时间举报。

权力清单透明了权力,约束了干部,放心了群众。据统计,宁海出台小微权力清单以来,群众反映村干部问题的信访量则下降了八成以上,村级干群关系趋于融洽。

“宁海小微权力清单,通过对权力的规范化,解决权力的滥用、误用和错用问题,从制度上杜绝以权谋私,从根本上保障权为民所有。”市委政研室的有关调研报告这样评价。

居民自治,治出一片新天地

一度被电梯安全问题困扰的东柳街道华侨城小区两幢高楼居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6月底,每部价值45万元的六部新电梯顺利替换了原来“关人”的旧电梯,创造了高楼业主依法担责、自筹资金换电梯的“华侨城模式”。

华侨城小区的两幢高楼明珠阁和碧华阁建于1996年,属于我市最早建造的高层住宅楼,有业主245户。2012年12月发生了一起关了19人的电梯故障事件,从此电梯安全成为两幢楼居民心头长鸣的警钟。2014年8月,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下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直接给两幢楼的六部电梯判了“死刑”。

电梯必须更换了。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全体居民面前:两幢高楼均没有建立物业专项维修资金,那么,换电梯的钱该谁出?在街道和居委会引导下,两幢楼的业主先后召开了4次业主大会,自发成立电梯议事小组。“依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电梯的产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本着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业主应共同承担电梯更换费用。”业主、党员宓传民的一番话让业主们清楚了法律的规定。思想统一了,接下来制订筹资方案、收取资金的过程相对顺畅。短短几周,156万元自筹资金就到位了。

市区两级政府部门根据政策争取了一定的政府补贴,最后可用于更换电梯的资金达到了258万元,满足了更换六部电梯所需。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只有当社区居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自治的事务中,才能强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实现基层民主自治。现在,我市城乡社区各种民主恳谈会、民主议事会、民主评议会等民主协商机制不断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和谐有效的自治架构正在不断完善。

社会组织化参与,公共服务更精彩

“阿婆,给您读读今天《宁波日报》上登的一个故事,讲的是咱们划船社区党委书记俞复玲帮助残疾人军军……”这是来自江东区区委办公室的青年志愿者刘珏在江东区百丈街道划船社区96岁的王小桂家中,给王小桂读报。

刘珏所在的社会组织叫“把耳朵叫醒”,是划船社区26个社会组织之一,也是今年划船社区新培育的3个社会组织之一。

如今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里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截至2014年末,我市共有依法登记的法人社会组织5759家,比上年增长7.4%,每万人拥有法人社会组织数量达到7.6个,远远高于全国每万人3.7个的平均水平。此外,我市城乡基层还活跃着11000余个经过备案的基层社会组织。

近年来,我市以激发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为突破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在区、街道、社区层面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形成“孵化器”,积极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呈现出向下扎根、向上成林的发展态势。

“依托社区发展培育成长起来的基层社会组织,量大面广、触觉敏锐,既扩大了城乡居民的组织化参与,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水平,一万多家备案的基层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基层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市民政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许义平说。宁波日报记者 龚哲明 通讯员 唐唯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葛琳]

标签:社会治理 基层 宁波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