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浙江首条生态保护红线 给宁波划出一个怎样的未来


来源:凤凰宁波综合

我省首条生态保护红线 给宁波划出一个怎样的未来

日前,宁波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实施《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的决定,原则同意《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成为省内首个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规划。

红线范围内的地域,是宁波市生态保护管控区。宁波市在规划中共划定85块生态红线区域,总面积4980.3平方公里,占宁波市国土面积的50.9%,超过了国务院批复“城市总规”的生态保护用地不低 于陆域面积40%的要求,全市87%的森林覆盖面积和水域面积均划入了红线范围内。其中,一级管控区面积164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6.8%; 二级管控区面积3337.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4.1%。

一条生态红线,给宁波划出了怎样的未来?

我省首条生态保护红线——

给宁波划出一个怎样的未来

对每一个宁波人来说,脚下的土地,在2016年开始变得不一样。

在9784平方公里的市域范围内,一条摸不着的红线正在生长,它的名字叫做“生态保护红线”。这一条崭新的线,分量却很重,决定着未来宁波“山、水、城”的生态格局。

“生态红线”,于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中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意见》明确提出,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作为继耕地之后第二条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红线,其意义也再次体现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在统筹上下功夫,在重点上求突破,着力提高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

在宁波,

你能看见海吗?

“到了宁波,你能感觉是来到了一个海滨城市吗?”这是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史小华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向东是大海,但海岸人工化趋势十分明显,工业交通岸线比例过大、生态保护与生活及旅游岸线比例偏低,对宁波来说,已是一个痛点。”

《宁波市统计年鉴》显示,1990年宁波全市陆域面积9365平方公里,2012年陆域面积达到981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由于填海造地、开发旅游、沿海建厂、港口码头等涉海工程项目的快速增多,浅海、海涂、渔塘等被大量征用。

海岸线渐渐模糊只是问题之一。史小华告诉记者,在2014年宁波市生态区保护立法调研组的一次全面调研中,他们还发现部分渔区超容量养殖、四明山区域部分区块花木产业过度发展、部分浅海滩涂区域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生态问题。

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迫切和渴望,直接关系到宁波市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2013年5月,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美丽宁波”;同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决定》,首次提出编制生态红线规划;2014年,市人大把生态区保护条例作为立法调研项目,在同年进行的宁波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明确将生态红线规划并入总规。2015年3月18日,《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获国务院批复,批复明确要求“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列入禁建区,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

“我们曾去上海、深圳、南京、青岛等已有生态红线的城市取经,看到上海崇明岛1300多平方公里以及深圳大鹏岛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被完整地保护下来,很受启发也很感动。”史小华深有感触,“生态红线,就是生态功能保护的基线、环境质量安全的底线、自然资源保护的铁线。”

给城市开发套上“紧箍咒”

翻开厚厚的《宁波市生态保护红线规划》,首页上,一个山海生态圈、一个绕城生态环、一个城市生态带、三条生态轴、四个生态间隔带将宁波紧紧环绕。它们组成的生态红线区域占宁波市国土面积的50.9%,远远超过了国务院批复“城市总规”的生态保护用地不低于陆域面积40%的要求。

50.9%,这是一个不小的比例,按世界平均水平,10%的区域属于生态红线范围,即使加上黄线保护的范围,平均是20%至30%。宁波山脉延绵,水网密集,生态红线区域既立足于宁波的现实,也创新了分级管控的机制。

宁波市环保局污染物总量控制处副调研员吴梁介绍,红线区域内实行一级和二级管控,一级管控区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控制措施,禁止有损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尽量保持生态系统现状,除确需建设的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公益性服务设施、公园绿地、生态休闲度假设施、必要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设施,以及其他市政府批准建设的项目外,禁止建设其他项目。

吴梁告诉记者,目前宁波市区范围内6个区已经全部完成规划,具体细到每个街道,甚至每个村。今年他们开始指导宁波市管辖范围内的5个县进行生态红线规划。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的城市规划师周轶男,是本次生态红线规划的项目负责人,她的脑中,曾经要记住许多“线”——有城市公园、城市绿地的市政绿线,有来自环保部门的自然生态保护线,来自海洋渔业部门的海洋功能区划线,来自林业部门的森林、湿地公园分界线……

“这么多线,每一条都代表不同的保护措施,而且大部分措施以规划、意见等形式为主,强制性不足,且缺乏系统性。”周轶男说。

现在,所有的“线”,都统一到一条生态红线中,而且有了标准。“编制生态保护红线规划要以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为主要目标,从根本上缓解现阶段城市用地扩张与敏感区保护之间的矛盾,为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供发挥空间。”周轶男说。

寻找发展与保护平衡点

史小华说,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最终目标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在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保护之间达到平衡点。

那么,这条生态红线具体怎么操作?

“规划并非‘一刀切’,在划定红线时,我们也预留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空间。”周轶男说,“红线的划定势必会影响一些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同时也倒逼各村各镇转换发展思路,进行转型升级。”

控制保留、整治改造、拆除迁移,目前宁波生态保护红线内已建或已批在建的建筑物,将根据这三种分类治理的方式进行全面清理。

一条红线,需要平衡的不仅是保护与发展这一对永恒的话题,也涉及各部门间协调与统一的关系。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认为:“生态红线不能盲目划定,应该考虑多部门联合。由于缺乏系统的生态保护红线界定方法,需要对生态保护红线统筹规划、分类管理,并不断调整、完善界定和管理的办法。”

宁波的生态红线规划,在制定和管理中有值得推广的经验——此次规划工作由宁波市环保局和规划局共同牵头组织,得到了多部门的配合和支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涉及环保、规划、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管理部门,以立法形式制定规划,能够打破过去生态系统部门分割式管理、分块式管理的方式,通过立法进行统一监管,确保生态红线区域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的系统性。

据悉,宁波将在今年完成《宁波市生态区保护条例》的制定,要对生态保护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府责任,生态保护红线分级管控要求和程序,生态保护体制机制建设,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

“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保护红线建设,形成全社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这是贯穿生态红线规划的核心。”史小华说。

(凤凰宁波据媒体公开报道综合整理: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蒋中杰]

标签:生态服务功能 重要生态功能区 涉海工程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