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老人30年坚守 这座祠堂所讲述的500年过往
2016年01月09日 07:34
来源:东南商报 作者:樊卓婧 程鑫
六旬老人30年坚守 这座祠堂所讲述的500年过往
67岁的沙国佳住在宁波市区,但每周都要回一趟位于鄞州塘溪镇梅溪水库边的沙村老家。从他家的小楼再往上走几步,就是沙村人的精神家园沙氏宗祠。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沙氏宗祠,沙国佳守护了它30多年。
吱呀一声,门开了,阳光下轻尘飞舞。沙国佳转了一圈,开始了重复多年的工作:扫扫院子,掸掸灰尘,检查线路,更换灯泡……
沙氏宗祠是沙村辉煌与荣光的历史见证,这个偏僻的小小村庄,经过数百年岁月积淀,孕育不少名人:有以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为首的“沙氏五杰”,有传奇画家沙耆……
如今,沙氏后人散落在天涯海角,沙国佳老人希望,守护好这座见证沙村历史的宗祠,留住代代相传的沙氏荣耀和一脉乡愁。
沙氏宗祠的红色印记
沙村的沙氏宗祠,远非普通意义的家族祠堂。今天的沙氏宗祠,曾是当年鄞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沙村支部旧址。那段烽火岁月,给这座百年祠堂刻上了深深的红色烙印,而“沙氏五杰”事迹的陈列,更加丰富了这里的红色记忆。
“沙氏五杰”说的是沙孟海、沙文求、沙文汉、沙文威、沙文度五兄弟。老大沙孟海被尊为当代书法泰斗;老二沙文求乃大革命期的广州市委秘书长,广州起义时同陈铁军烈士一道壮烈牺牲;老三沙文汉是共产国际的红色间谍,长期从事对国民党军队的策反,解放后出任浙江省第一任省长;老四沙文威是李克农、潘汉年手下的谍海干才,以国民党专员的身份在国民党阵营中隐匿18年,利用沙孟海的掩护为革命做了许多贡献;老五沙文度是革命艺术家。
1900年出生的沙孟海自幼爱好书法、篆刻,少时家境窘迫,几个弟弟先后辍学。19岁师范毕业后,他便设法把几个弟弟一个个接到外地读书。
高昂的学费逼着他在上海过起了鬻文卖字的生涯。当时上海滩仕宦商贸每遇婚丧寿宴,多喜欢馈赠书画作品,雅而不俗。那阵子,他的书法在上海滩已小有名气,又只有二十几岁,出手快,有急需赶时间的活计,人们总喜欢找他,生意日渐红火。
凭借其越来越大的名气,沙孟海开始涉足政界,曾任国民政府总统府秘书,与蒋介石、蒋经国、朱家骅等国民党上层人物都有过许多交往。
今天的沙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很多都还能说出沙孟海当年两篇电文定乱局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武汉会战后,抗日战火迅速蔓延。日本军部特派一个叫川本芳太郎的大佐专赴北平,敦促吴佩孚出山。川本为接触吴佩孚,还拜吴为师,伺机相劝。一时间,“大帅府”热闹起来,来自全国各地“拥吴出山”“挽救大局”的电报纷至沓来。
此事在国民党政府中引起震动,朱家骅紧急求见蒋介石,蒋介石听后一脸阴沉。朱家骅献策,以他中央委员会秘书长的名义给吴佩孚发封电报,晓以大义,阻止他出山。蒋介石点头同意。
当时,沙孟海经同乡陈布雷介绍,已在朱家骅手下当秘书,起草电文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在了他的头上,沙孟海深知这个担子有多重。
当晚,他泡了杯浓茶,凝笔静思。一篇五百余字的四六骈文让朱家骅极为满意。电文声明“春秋大义”,敦促吴佩孚千万以民族为重,不要“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当时吴佩孚正就“出山”之事同川本商定程序,见到电文,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仿佛遭到了电击,强烈的自责令其做出放弃出山的决定。
时隔不久,汪精卫公开投敌,派人欲拉吴佩孚下水。朱家骅得到情报后,又叫沙孟海起草了第二封致吴佩孚的电文。随后,朱家骅便收到吴佩孚的电报:仆虽武人,亦知大义,此心安如泰山。
沙孟海的特殊身份为弟弟的革命行动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早在沙孟海任职浙江省政府时,其二弟沙文求就已回乡从事农民运动,在沙氏宗祠成立了中共沙村支部,这是宁波地区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
烽火岁月已成历史,但历史是不能遗忘的,这正是沙国佳这些年守护宗祠,收集先贤遗迹的原动力。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挑起管理祠堂的担子,把沙氏祖先留下的遗产代代相传。
神马找到的福地
地处沙村中心地段的沙氏宗祠,经历500多年的风风雨雨,传统木结构的四合院建筑,散发着古朴雍容的气息。
匾额是沙孟海的手笔,冬日的暖阳下,“沙氏宗祠”四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年老的村民坐在宗祠的门庭前,晒着太阳聊天,享受着山村的闲散和安逸。
宗祠入口处2米高的大戏台,粉墙黛瓦,木门廊檐,书写着这里曾经的显赫与荣光。
宗祠中堂摆放着三尊沙氏祖先的坐像。家谱记载,他们就是沙村始祖沙丙祖孙三代,皆为当朝高官。当年,这里曾是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令人景仰之地。
梅溪沙村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初年,至今有900多年的历史。
据记载,沙丙乃南宋高宗皇帝赵构身边的将军。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兀术率大军南下,当时还是小康王的赵构带着沙丙等人逃出金陵城,一路逃至明州(今天的宁波)。
几经搏杀,赵构身边的护卫越来越少,遂令沙丙断后,阻金兵于姚江渡口。后因兵力悬殊太大,沙丙战败,被金兀术斩首。
赵构建立南宋后,感念沙丙救驾有功,特封其为定国公,并赐金头一个。沙丙的墓就在鄞州五乡汇纤桥,遗憾的是,“大跃进”年代被拆毁。
沙丙子孙尽孝守墓,便在此定居开枝散叶。至第四代孙沙用明时,为避战乱,便迁到了今天的塘溪镇。
塘溪地名源于两条溪流。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象山港海水经大嵩江而来,为防海水进入筑塘御之,梅溪水与沙河塘水交汇,故得名塘溪。古镇兴起于唐宋,发展于明清。
沙氏迁居于此,历史上还有段美丽的传说。当年,沙氏族人从甬江口乘船顺流而下,经过镇海口,穿过大嵩江,到达塘溪的沙河塘。这里有片陆地,遂搭帐篷而居。
随行的那匹白马每天早上放到塘溪后岙,一天傍晚去牵它回家时,那匹马却不见影踪,最后在距离后岙不到1公里的地方找到。接下来几天,天天如此。
白马的行踪引起了沙氏族人的好奇,前往考察。那地方不大,却背山靠水,实乃建房栖居的不二选地。前面的小溪就是梅溪,溪水清澈见底。梅溪水库建成之前,梅溪水一直是迁居到此的沙氏后人世代饮用的生活用水。
“一帆风顺进嵩江,神马引路到梅溪。”说的就是这段传说。白马因此受到了神一般的敬仰,它死后,沙氏后人还为它修了座庙,取名白马庙。如今,因为梅溪水库的修建,该庙已成了深埋水库的历史遗迹。
沙村走出的天才画家
白马引路虽只是个传说,却注定了这片土地的神奇。数百年间,沙村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名人志士,留下了许多传奇。
如今的沙氏宗祠,东西两厢房俨然成了艺术的殿堂:沙孟海的书法,沙耆的油画、报纸画……虽是复印件,却都是他们艺术生涯的再现。
收集这些复印件并不容易。上世纪80年代,沙国佳出任村支书,萌生了传承沙氏文化的念头,历经周折复印了曾遭毁损的沙氏家谱,并开始致力于祠堂的保护。
今天的厢房里,沙耆的油画照片和他晚年生活潦倒时留下的报纸画复印件,翔实地记录了这位天才画家传奇的一生。
生于1914年的沙耆原名引年,字吉留,幼年多病,上私塾时成绩平平,生性内向,唯爱画画,自小就有绘画天赋。11岁那年,他随父到上海,就读于宁波同乡会小学。第二年因病休学返家,后随家迁居杭州。当时,29岁的沙孟海已在浙江省政府任职,将沙耆送进中学读书,后又介绍其入读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
受沙孟海三弟沙文汉影响,沙耆1933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时被捕,获刑一年,后保释出狱,转入杭州西湖艺专求学。
沙耆的人生转折发生在20岁那年。经沙孟海推荐,他得以师从徐悲鸿学画,从此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殿堂。
沙耆以其绘画方面的天赋和勤奋,得到了徐悲鸿的赏识,被其推荐到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旅欧十年,他在油画艺术方面取得了惊人成就。
长期身处异乡,又与家人无法联系,内心的忧郁苦闷竟使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1946年抱病回国。
曾有传闻,沙耆因为妻子离他而去导致精神疾病。沙国佳说这绝对是误传,他所知道的是,沙耆留学比利时,不知什么原因,十年没一封家书。沙耆父母担心有什么意外,怕耽误了媳妇,便劝说媳妇离开沙家。
在沙国佳记忆里,晚年的沙耆虽然穷困潦倒,却依然是村里最受人尊敬的贤人。不论哪家有红白喜事,沙耆都是座上宾,不过他从不用带礼金,能做的,就是在报纸上那么信手一抹。这就是他晚年独具特色的报纸画。
近年来,沙国佳一直在寻找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油画和报纸画。近7年来,他搜集了包括沙耆在内的沙氏名人作品几百幅,自掏腰包加以装裱。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