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镇海首条村办商业街 掀起盖头来


来源:镇海新闻网

镇海第一条农民自己办起来的商业街、第一个农村项目进入区招投标中心、第一个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民招商项目……在石塘下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梁看来,村里总投资7000多万元建起来的俞范东路商业街在我区可以算作“前无

镇海第一条农民自己办起来的商业街、第一个农村项目进入区招投标中心、第一个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民招商项目……在石塘下村党支部书记方国梁看来,村里总投资7000多万元建起来的俞范东路商业街在我区可以算作“前无古人”。

 

第一个吃螃蟹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农村致富的必由之路,发展的方式有很多。鉴于每个村的情况不同,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是所有村民和村干部最为关注的问题。

2007年,原石塘下村拆迁,失土农民预计未来每月可领到养老金300—400元。物价上涨,这点钱很难满足村民生活需要。怎样让村民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让失土农民对未来抱有希望,同时要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这些都‘迫使’村里走出一条创新路子,敢于第一个‘吃螃蟹’。”方国梁说。

经过多方调研和广泛征集意见,村里提出,办一条商业街。“当时,蛟川还没有一条真正的商业街,再加上石塘下村地处城区入口,发展服务业有着天然的优势。”村干部们仔细分析石塘下村的基础条件。

要办,就上档次,让村民有个好盼头。经过磋商,村里把发展的主题放在休闲娱乐上。

大酒店、KTV、大浴场、单身公寓……如今,众多商家纷纷入驻商业街。有商家评价,“这里东临镇海老城,南临宁镇公路,西邻五里牌片区,北临炼化片区,商业价值潜力很大。”

过程透明公开

7000多万元的投入,即使放在街道层面,也是一项很大的工程,如何保证整个过程透明公开?答案就是制度。

“从策划到施工,再到招标,每一个环节都按区里有关规定实施,每一项决定都必须在村两委会上宣布,征求村民意见。”方国梁告诉记者。

石塘下村的村干部们把这一点落实到了实处。当时决定投入这么多钱的时候,就多次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征求意见。村党委副书记罗明亮说,“一分一厘都是村民的血汗钱,自然要让他们知道花到了什么地方。”

租金起步价定多少?实际成交为多少?什么样的商家能够进驻?……通过村两委会,村民们参与到商业街的操作运转过程中。

5名村干部,9名社工,14个人围绕这个项目奔波了4年,为的就是不出一点差错。“我记得2008年去报审批的时候,土管、规划、建设、环保各个部门到处跑,最多的时候一天跑20多趟。”罗明亮记忆犹新。经过半年奔走,俞范东路商业街规划终于成型。

商业街总面积达22500平方米,入驻店面数量10家。现在,俞范东路商业街上的各家店面基本装修完毕,到11月中下旬,商业街就将开街,力争成为镇海新的商业圈,带动全村集体经济的新跨越。

相关新闻:

标签:农民 镇海 商业街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