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宁波市一女人用“斗”量着卖海水


来源:宁波晚报

图为到咸祥镇外蔡村取水点取水。 图为取来的海水装入白色塑料桶中。 图为把水桶里的水引到海鲜车内。 俗话说海水不可斗量,但有个宁波女人用“斗”量卖起了海水,经过她的手,海水源源不断地“流向”路林市

图为到咸祥镇外蔡村取水点取水。

图为取来的海水装入白色塑料桶中。

图为把水桶里的水引到海鲜车内。

俗话说海水不可斗量,但有个宁波女人用“斗”量卖起了海水,经过她的手,海水源源不断地“流向”路林市场的活鲜摊位。

一桶200来公斤能卖10元钱,算起来每吨比居民用的自来水价还高,但不少活鲜摊主还是对她出售的海水乐此不疲。

12月19日,记者来到宁波路林市场的小水产交易区对这位以卖海水为生的宁波人跟踪采访。

13年前发现商机:舀来海水也能卖钱

傍晚5点多,白天空空落落的小水产交易区一下热闹起来,来自各地的海鲜车陆续驶进交易大棚,近的有本地及舟山、台州的车,远的有来自辽宁、福建、山东等地的车。

市场里车来人往,人声鼎沸。这当头,给跑了不少远路的活海鲜注入新鲜海水,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头等大事。 

像往常一样,42岁的象山黄皮岙人陈春娣与她的驾驶员小谢,守候在交易区西侧的“海水供应处”,等着四面八方的海鲜车来充海水。

这处不久前刚搭建的活动房,是她和儿子卖海水兼住宿的地方,边上立着四五只硕大的白色塑料桶,里面装满了刚拉来的海水。

海鲜车来了,停在水桶旁,陈春娣熟练地拿起粗粗的软管,引到海鲜车厢内的塑料桶内。陈春娣边忙活边和客户聊天,不一会,车厢内的几只海鲜桶就充满了海水。

“像这种200公斤左右的海鲜桶,一桶水,我卖10元钱,有时量大点的话,9元钱一桶。”陈春娣告诉记者,“一般每隔3天去海边拉一次海水,一车能装12吨。”

由于冬季是鲜活海产品产出的淡季,陈春娣的海水生意,也淡了许多。“最忙的时候是七、八、九月。”她说。

陈春娣的儿子今年13岁了,读初二。儿子出生那年,陈春娣和丈夫竺良波开始卖海水。当时的小水产市场设在兴宁桥下,叫灵桥小水产批发交易市场。后来,市场搬到了鄞奉路水产批发市场,他们跟了过去。再后来,又搬到了长丰工业园区内的金海小水产批发市场里。

“我们是宁波第一家专门卖海水的人家,就是到现在,也没听说有第二家在做这种生意的。”陈春娣说。

每拉一次海水,来回需4个多小时

“老板赚点钱也不易,每次到横山码头拉一次海水,来回需要4个多小时。”驾驶员小谢告诉记者。

12月19日上午10点多,记者搭乘小谢开的拉水车从路林市场出发,驶往远在咸祥镇的横山码头。封闭的车厢内装了4只大大的塑料桶,由于海水腐蚀度大,车厢外锈迹斑斑。因为常洪隧道禁行货车,小谢平时拉水不得不绕远路。拉水车驶过明州大桥,途经五乡、东吴,穿越少白岭隧道、宝瞻隧道、歧西山隧道、瞻歧隧道4个隧 道,来到瞻歧滨海工业区。

小谢告诉记者,平时一般到横山码头拉一趟水,需要油钱200多元,有时遇到堵车什么的还不够,“现在柴油紧张,每次只能限加200元。”一路上,他不住地留意路边的加油站,可是沿途的3个加油站,都竖起了“柴油已售完”的牌子。

车子驶上了沿海中线,一路往南朝横山码头方向开去。中午12点,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咸祥镇外蔡村南边的取水点,路两边是一个个养殖塘。这里离宁波海洋与渔业研究院苗种试验场很近,驻足东眺,长长的海塘外,露出在建的象山港大桥的雄姿。

小谢把车停在路东侧,我们跳下车,小谢把躺在路边泄洪道里的软管拉到车厢内的塑料桶里,然后走到车旁的一座低矮的临时房的窗边,推上电闸,养殖塘内的潜水泵开始“沙沙”往车上抽水。

取水的这个养殖塘不大,约100平方米。塘边的矮房墙外,歪七扭八写着2行字:打水小车4元,大车10元、20元。“我们的车是每次收20元,一个月和养殖塘主结一次账。”小谢说。

在小谢取水的间隙,记者顺着伸入到这个养殖塘的软管往东朝海塘方向走,发现这个养殖塘的海水取自几百米外的海塘边的一条公共水渠。如果取水的塘内的海水水位明显下降了,养殖主就会通过软管从不远处抽水。记者发现,每个养殖塘都蓄有海水,或满或浅。

20分钟不到,小谢就把车厢内的4只大桶灌满了,我们满载着12吨海水返回。

人造海水,冲击原生态海水生意

“我们卖的是原生态海水,咸度在18%以上,用它暂养的海鲜保持原汁原味。”陈春娣说。

不过,最令陈春娣头痛的是,现在她的海水生意受到勾兑海水的冲击较大。

记者在路林市场和药行街旁的大世界水产市场发现,大多数摊位的边上堆放着海水晶,像小山似的。“用海水晶和自来水勾兑方便,而且成本低。”一位摊主告诉记者。

记者还调查得知,现在大多数饭店宾馆暂养的海鲜,都是用人造海水。

但是,陈春娣认为这种人造海水的勾兑成本和她的原生态海水成本一样,甚至还高点。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一袋海水晶的价格约27-30元。勾兑200 公斤海水,需要5小袋的海水晶,每袋约1.5元,再加上自来水的费用,和她的一桶200公斤卖10元的天然海水的成本差不多。

“用这种勾兑海水暂养的海鲜,肯定和天然海水里生活保存的不一样,海水晶勾兑的海水养出来的海鲜颜色发白。”陈春娣说。

她说,来她这买海水的基本都是外地的车,“人家一桶蟹的价钱上千元,我一桶水才10元钱,这样比起来,我必须要确保海水的品质过关。”她说,“从海边抽上来的水,不能直接销售出去,需要沉淀、过滤。”

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刚搬进路林市场的时候,她也曾驱车到镇海找过取水口,但是找来找去,都不理想,“用咸度计一测,咸度不够,我们的要求是咸度在18度左右。” 

当记者问起她今后是否会把海水卖到饭店宾馆时,她笑着回答:“只要有人要,我们就送,大海里的海水取也取不光。” (记者 蔡铁锋 许天长)

标签:海水 宁波 记者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