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有支“红色力量”志愿团 13年献血6.45吨
2015年05月26日 09:01
来源:浙江在线
■郑世明在宁波献血 浙江新闻客户端-钱江晚报记者李竹青通讯员林柱洲 上午9点多钟,初夏的阳光从窗子透进来,照在郑世明办公室贴满奖状的墙上。 郑世明坐在办公桌前,双手向后整理了一把头发,长长地吁了口气
■郑世明在宁波献血
浙江新闻客户端-钱江晚报记者李竹青通讯员林柱洲
上午9点多钟,初夏的阳光从窗子透进来,照在郑世明办公室贴满奖状的墙上。
郑世明坐在办公桌前,双手向后整理了一把头发,长长地吁了口气。三辆大巴车、所有人的保险、食宿行程……一应安排都已敲定,一切准备就绪。
6月7日,他将带着“红色力量”志愿献血团队的148位成员,前往上海无偿献血。
这是“红色力量”团队今年第三次奔赴上海,而这样的甬沪跨城捐献,一年至少四次,他们已经坚持了10年,九成以上的队员都在捐献直接救人命的血小板。
尽管所有流程已熟烂于心,但每次出发,郑世明依旧谨慎对待。他说,队员做的是救人命的事,他要照顾好他们。
其实,救人命的事情,57岁的郑世明同样在做。1997年以来,他共献血约14万毫升,相当于30个成年人血量总和;他组建的“红色力量”团队,从2002年至去年年底,献血总量达到6.45吨。
昨天,记者在鄞州区古林镇,找到了这个经营着一家实木地板厂的老板郑世明,听他讲述他和“红色力量”的故事。
输血及时,奶奶的病好了
心怀感激的他从此开始献血
郑世明说,他第一次被这能救人命的红色液体触动,是大约30年前的事。
他从小和奶奶长大的,成家后,奶奶跟着他生活,那些岁月里,奶奶在他的世界里,像擎天柱。
大约30年前,奶奶70多岁,身体很好,突然有一天,她皮肤出现了一块块的淤血印子,遍布全身。
郑世明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血小板减少,老人年纪大了,有一定的危险,要立即住院治疗。
他觉得天都要塌了,怕失去最亲爱的人。但奶奶住院后,病情很快好转了,医生说,第一是因为奶奶身体素质好,第二是因为及时输了两次血。
奶奶康复出院了,郑世明却一直想着医生的话:“不知道奶奶输的血是谁的,真心感谢他。”
1997年,村里组织无偿献血活动,当时不少村民对献血不了解,但一听到这两个字,郑世明心跳加速,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从那以后,村里每年的献血活动,郑世明都早早就报名,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图啥,但他心里清楚,这些红色液体,是去救人命的。
1999年,因血站需要,他还首次捐献了血小板。
从3个人开始的志愿者团队
如今已经发展到518人
2002年,郑世明因个人献血超过1万毫升,去杭州参见全省的表彰会。那次,有15个人参加表彰,其中有10人都是宁波的。
他和大家沟通后得知,宁波血库常常告急。郑世明和同行的郑贤德、杨永元商量,回宁波后可以发动更多人参与,壮大献血队伍。三人一拍即合,回来就开始行动了。
他们自制宣传板,上街分发宣传献血的小册子,不但在市区发,还到奉化、宁海等县市区,不仅发给行人,还到路边的店里发。
大多数人对他们投来的是质疑的眼光,有的还躲着走,即便有人接过册子,大多数也是瞥一眼就扔了,三人也不说什么,捡起来,再发……
就这样,2004年,他们招募到20多个同伴,大家一边宣传,一边参与无偿献血。
正义与善良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人。郑世明的爱人身材瘦小,体重不足90斤,他从没劝她献血,但就在他坚持献血的第4年,她跟他来到村口的献血车前,捋起了袖子。
儿子在杭州读大学,大一那年,他去杭州,儿子告诉他:“我长大了,可以和你一样做好事了”,随后带着两个同学,和他一起进了献血车。
2007年,献血志愿队有了100多位队员,大家给自己这个团队起了个名字:红色力量。
如今,“红色力量”队员共有518人,成立了鄞州、奉化、慈溪等8个支队。
想帮帮全国需要用血的人
为此,他们去上海献血10年
■“红色力量”队员在上海献血小板
郑世明经营的地板厂,常要到上海进些配料。2006年,他又到上海进货,抽空去了血液中心。
工作人员说,全国各地的患者都来上海求医,用血量大,所以血库常常告急,特别是血小板。
郑世明听完,献了血小板,赶回了宁波召集队员们开会:要是能帮助全国患者,这可是好事,而且不少宁波人也去上海治病啊,我们能否每年抽些人到上海献血?
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赞成,从那后,每年元旦、五一、十一、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前后,他们都会开着车去上海献血,后来队员越来越多,大家自掏腰包凑钱租大巴车。
“红色力量”的队员们穿梭在上海与宁波之间献血,至今已经持续了10年,因为临床需要,他们之中,九成队员都在捐献血小板。
血小板的捐献比较慢,至少需要一个小时,所有队员却总是笑呵呵的,这让上海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很感动。
这支志愿者团队,至今,仍是上海唯一一支外地民间志愿团队。每次大家去,大院里就会挂起“沪甬两地情,血脉一家亲”的横幅,上海方面先后三次来宁波送锦旗和牌匾。
除了宁波和上海,杭州、温州等,都有队员们献血的足迹。
“‘红色力量’,不仅是指红色血液能给与病魔斗争的人们送去生存的力量,也给我们所有人继续坚持做好人的力量。”郑世明说这话时,眼神里有点伤感,他57岁了,按照规定,再有三四年,就不能献血了,这已经坚持了18年的“第二职业”总要终止。
“那时候,我就安心地做好后勤服务,照顾好这些善良的队员们。”他说。
【延伸阅读】
听到郑世明18年献血约14万毫升,或许会有读者吃惊,平均每年献血7000多毫升,这不符合国家规定啊!其实,郑世明很多时候是在捐献血小板。
平时大家所说的献血,多指全血,即血液的全部成分,一般分200毫升、300毫升、400毫升抽出。捐献血小板是成分血,提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把其余成分回输给人体,捐献一个治疗单位的血小板,相当于捐献全血800毫升。有时捐献者会选择“双采”,即捐献双份血小板,相当于捐献全血1600毫升。
一般来说,捐献全血后,必须间隔六个月才能进行下一次捐献,但两次捐献血小板的间隔就短了很多,仅为28天,因为人体的血小板在48小时左右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血小板可以每月捐献一次。
并不是所有可以捐献全血的人都能捐献血小板,它对血液质量要求更高,血液粘稠度、血脂含量、红细胞含量都必须符合要求,而且单位血小板含量要在150以上,体重方面也更严格,捐献全血要求体重45公斤以上,捐血小板则要达到50公斤。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