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陈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浙江日报

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 浙江省当前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开展到什么程度?公共文化

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明确要求。

浙江省当前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开展到什么程度?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又在哪些方面有所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又将如何创新?记者就此采访了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陈瑶。

记者:在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方面,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成效怎样?存在哪些问题?

陈瑶: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多项指标走在全国前列。

首先,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如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浙江美术馆等先后建成。全省已建和在建县级以上文化广场、文化中心300余个。县级图书馆、县级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全覆盖,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覆盖率达到8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农村,基层服务站点4万余个,其中乡镇覆盖率达100%,村覆盖率98.5%。全省各地积极利用文化设施,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民间艺术节、广场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吸收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自2009年7月底开馆以来,参观人数达150余万。浙江美术馆自2009年8月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各种类型展览70多个,接待观众70余万人。

其次,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明显改善。省政府连续多年把送文化下乡活动列为“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一,为全省所有欠发达县(市、区)和部分中等发达地区配送了流动舞台表演车和多功能图书流动车。“十一五”期间全省年均送演出下乡1.5万场,电影20万场,图书200万册。在送文化的同时,全省组织开展了“千镇万村农民种文化”活动,每年全省各乡镇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以农民为主体的文艺会演,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活动。每年组织开展县级以上和乡镇级以上大型文化活动分别超过100场和1000场。

第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日益凸显。成功打造了“钱江浪花”艺术团文化直通车巡演、“雏鹰计划”优秀儿童剧巡演、“新年演出季”、民族艺术和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服务品牌。“十一五”以来,组织“钱江浪花”艺术团文化直通车下基层演出1200余场,“雏鹰计划”优秀儿童剧进校园巡演4200余场,高雅艺术、民族艺术进校园演出500余场,“新年演出季”300余场。

近年来,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突出表现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平衡;基层文化设施利用率还不高;面向大众的文化产品还不丰富;文化人才队伍相对缺乏;政策法规保障体系尚未形成。

记者:在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中,下一步如何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陈瑶: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决定》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民生切实改善,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格局基本形成。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这个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立足制度创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由实践推动向理论与实践推动并重转变。建立和完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指标化、项目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是提高利用率,实现文化设施从以“建”为重点向“建、管、用”并重转变。一方面,合理布局,积极构建“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另一方面,抓好软件建设,加强对各类文化设施的管理,着力提高使用效率。全面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三是提高满意率,实现公共文化供给从“单向输送”向“双向互动、供需对接”的转变。一方面,继续加大“送”文化的力度,每年组织送演出下乡不少于1万场,送图书下乡不少于100万册次,送讲座、展览下乡不少于600场。同时,改变单向输送的方式,健全公共文化需求表达与共商机制,开展文化需求和满意度调查,实行有针对性的配送;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扶持群众自办文化,让更多的人成为群众文化的主角,提高群众文化发展权;引入项目招标等竞争机制,对一些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项目,实行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通过竞争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

四是提高创新力,实现文化服务形式从“传统型”向“数字型、科技型”的方向转变。大力推进文化传播手段与机制的创新,加强文化数字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推动建设“网络图书馆”、“网络博物馆”、“网络剧场”、“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指导网”等覆盖全省、方便快捷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五是提高参与性,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从“以政府为主体”向“以政府为主导”转变。一方面建立健全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积极研究出台相应的地方政策法规,强化公共文化投入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运用政策引导、财税杠杆、舆论导向、表彰奖励、典型示范等手段,鼓励和扶持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文化惠民新格局。

[责任编辑:刘思平]

标签:公共文化服务 创新 陈瑶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