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宁波学前教育立法再度进行审议


来源:都市快报

“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教育机会不均,早已成了学前教育的诟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政府动了不少脑筋。 今年8月,《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草案)》首次提交人大审议,标志着宁波学前教育立法正式进入

“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教育机会不均,早已成了学前教育的诟病。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政府动了不少脑筋。

今年8月,《宁波市学前教育促进条例(草案)》首次提交人大审议,标志着宁波学前教育立法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12月27日,在宁波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经过人大委员表决,对部分条例作了一些修改。我们邀请了宁波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何建明,对修改部分进行了解读。

学前教育指的是学前三年的儿童教育

修改:

明确了学前教育指的是学前三年的儿童教育,托儿所以及其他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全日制保育和教育的机构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机构。

何建明解读:

学前教育,指的是学前三年的教育,不是四年,也不是五年的教育,托儿所并不包括在其中。

考虑到宁波市没有独立开办的托儿所,学前第四年教育均依托于幼儿园举办(也就是幼儿园的“小小班”),应当纳入整体意义上的“幼儿园”进行管理。此外,宁波的 幼儿园实行的是全日制和半日制两种方式的保育和教育。经研究,建议将学前教育机构表述为:对学龄前儿童实施全日制或者半日制保育和教育的幼儿园。

适当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

修改:

会议建议增加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适当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发挥公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公共服务功能。”

何建明解读:

目前宁波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比例大概为1∶4,公办幼儿园占到20%多一点。

公办幼儿园相对民办的来说,保健质量、安全管理相对强一点。尤其是前段时间外省出现的校车事故,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委员建议,“镇(乡)、街道应当至少建成一所公办幼儿园,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适当增加办园数量。”

为什么要鼓励在乡镇开设公办幼儿园?在农村,乡镇公办幼儿园可以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幼儿园应该怎么办,如何管理,如何规范,对下面的幼儿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至于公办幼儿园应当增加多少,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比例,宁波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不一定说以后就以公办为主。

另外,宁波还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举办各类学前教育机构或者以各种形式捐助支持学前教育事业。

建议不再按照学区来招生

修改:

会议建议“不再通过划分学区的方式确定招生范围”,这是《条例》的一个重大改变。

理由是:有些单位系统举办的幼儿园主要满足本单位系统职工的入园需求,与就近入园的要求存在矛盾。此外,该原则与民办幼儿园自主招生的方式相悖。

何建明解读:

学前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有些家长可能不希望小孩在所住的小区幼儿园就读,而是想去条件更好的幼儿园,对于这样的要求,不宜进行限制。一些老小区,由于建的时间较早,也可能没有配套的幼儿园。

考虑到入园意愿、自主招生、承载能力以及学前教育布点等问题,法制委经研究认为,解决就近入园问题的关键在于学前教育的合理布点和资源平衡,建议在“规划与建设”一章,增加政府相应的责任,为学龄前儿童入园提供便利。

民办公办定价机制有区别

修改:

之前颇受争议的公办和部分民办幼儿园同质同价,在此次审议中被否定。

之前的《条例(草案)》第四十一条规定:“公办和提供惠普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实行等级管理,按星级收费,建立质价统一的收费机制。”

委员们研究后的结果是:建议按照公办和民办两种类型,规定不同的保育费定价机制。

理由是:省定价目录仅规定了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定价,民办惠普幼儿园性质上仍属于民办幼儿园,不实行政府定价。

何建明解读:

民办幼儿园分为两类,一类是惠普性民办幼儿园,一类是比较高端的民办幼儿园。

委员们建议将“参照公办幼儿园保育费标准收费”作为惠普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标准之一。

不过,“参照”的意思并不是说完全一样。惠普民办幼儿园收费可能比公办要高一点,也可能要低一点,在今后将逐步实行和公办幼儿园质价统一的收费机制。(记者 朱锦华)

标签:人大 表决 草案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