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海曙区为特殊学生设专门教室


来源:钱江晚报

如果把孩子比作天使,残障的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 出于多方面考虑,一些家长坚持让有残障的孩子,跟正常的孩子在一个班学习。根据海曙区调查,随班就读面临学习障碍的学生占在校中小学生的3%。 如何让这些孩子

如果把孩子比作天使,残障的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

出于多方面考虑,一些家长坚持让有残障的孩子,跟正常的孩子在一个班学习。根据海曙区调查,随班就读面临学习障碍的学生占在校中小学生的3%。

如何让这些孩子跟上进度?

2008年开始,海曙区一些学校,建立集特殊教育课程、教材、专业图书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于一体的专门教室。老师在这些专门教室里,定期对孩子进行辅导。

这项措施,从最初的三所试点学校,已推广到目前海曙的13所学校。

1月4日,来自浙江省教育厅等处的专家,到宁波就这项措施进行了讨论。

专属课程表、特殊辅导

情绪障碍、阅读障碍、学习困难、自闭症,每个学校都会有一些这样的同学。如果不帮他们,他们可能会落后于同级同学。

为了他们,海曙13所试点学校成立了专门教室。每个这样的专门教室都分为活动室和谈心室。房间布置温馨,有点像幼儿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有衣饰架和各种积木、珠链——这些并非简单的玩具,它们往往还身兼康复器材、教学器材的职能。

目前,海曙区共有五十几个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常常在中午或放学后,对他们进行专门辅导。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专属的课程表。

家长配合是关键

“家长的配合最重要,一旦家长反对,特殊辅导就无法顺利进行。”高塘学校毛老师说,小鹏(化名)就是一个例子。

六年前,小鹏一进入毛老师的班级,她就发现小鹏有点特殊。上课时,小鹏会突然起立,在教室内走来走去,后来还吃起了粉笔和青草,咬人、伤人更是家常便饭。

最严重的一次,小鹏拿剪刀对准班上另一个孩子的嘴巴……

毛老师找到了一直照顾小鹏的爷爷奶奶,可爷爷奶奶却不以为然,“这很正常,小孩子调皮一点,长大后会好起来的。”

爷爷奶奶的冷漠让毛老师失望,几次劝说不成,她绝望了。

“他现在已经小学毕业了,每次只能考个位数,”毛老师说。

试点学校缺乏专职教师

特别辅导工作进行了四年多,很多特殊孩子已顺利进入初中。

小亮(化名)就是一个典型。当初四年级的他,在老师和家长眼里,是个协调能力差、上课不专心、乱走动、大喊大叫的孩子。

2008年时,小亮的父亲认为自己的孩子很正常。在老师的建议下,他终于带着孩子咨询了医生,终于发现小亮患有抽动症。

经过老师特别辅导,今年小亮已顺利毕业进入了初一,和同学们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不过,这一项工作也面临了不少的困难, 李兴贵中学校长林永建提出:缺乏专业的特别辅导老师,老师要额外承担特别辅导工作,常常力不从心;作为义工来帮忙的爱心人士,常常又不够专业。

[责任编辑:贾悦筠]

标签:教室 学生 海曙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