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宁波百岁中医名家钟一棠新开诊所


来源:东南商报

钟一棠老人虽然年近百岁,但看上去精神矍铄。在滋心斋坐诊的第一天,钟一棠接诊了三个病人,每个人的门诊号费是2毛钱,虽然只有三个病人,可这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这一次,钟一棠没有去庄桥坐诊,而是遵照二哥钟一桂的嘱咐,悬壶于江北中马路“永勤德堂”药店。

从个体诊所走进公立医院

钟一棠在江北“永勤德堂”药店坐诊十年,一直以一颗医者之心对待每一个病人,与他们交朋友,有些人甚至与他成为一生的至交。1952年,国家要求成立中西医联合诊所,当时江北有十个联合诊所,而他则坐诊在第五联合诊所。

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中医事业的发展并不好,后来,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要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后,中医才开始慢慢走出低谷。

1955年,钟一棠被调到市卫生局任医防科副主任,主管全市联合诊所中医方面的事务。当然,在这期间他也没有放下自己的祖传家业,仍然在联合诊所里设有门诊时间。后又调往市第一医院担任领导工作。

1977年已是退休年纪的钟一棠,省市相关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组建宁波市中医院,后来,他邀请外科医师刘中柱、妇科医师宋世焱、内科医师徐文达、内科医师张沛虬等一些知名专家,从此,市中医院也应运而生。

钟一棠简介

钟一棠,1915年农历五月十八出生于江北后马路。

1983年被授予“浙江省名老中医”称号

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

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04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最高奖——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并荣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终生理事

2009年被评为建国60周年对宁波发展作出杰出贡献60位人物之一

他曾挽救了许多危重病人

有人说,中医是越老越吃香。的确,钟一棠的医术尽得祖上真传,加之自己不断地努力,医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几十年来经他抢救的病人更是多不胜数。

当时有一位孕妇已是40岁高龄,而在这样的年纪生孩子本来就存在极大危险,更何况该孕妇本身患有肝脏疾病,可是,孕妇由于是中年得子也不肯打掉孩子。怎么办呢?孕妇及家人四处求医问诊,甚至跑到香港去咨询相关妇产科专家,最后,所有专家一致认为:孕妇必须把孩子打掉,以保全孕妇的性命。然而,孕妇回到宁波后还是不肯依医嘱,他们一家人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千方百计找到了钟一棠。钟医生经过几次调理治疗,这位孕妇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孕妇的身体也安然无恙。感动得这一家人把钟一棠老人当成了“神仙”一样,至今,他们逢年过节都要带着孩子去看望老人。

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本来患有高血压病史,后来突发肺痨(肺结核)住市第一医院肺科病房,西医已用尽止血针药及输血等各种手段,但这位老人仍然咯血不止,而且出血量较大甚至于出现休克症状,无奈之下,请来了钟一棠紧急会诊。这位老人在服下钟老的中药后,随后又调治两次,血全止,不久出院。

多年来一直想开家族老店

钟一棠老人说,他大哥二哥都先后离开了人世,他们在世的时候也曾提到过,要重振家族“益寿堂”老店的辉煌。可是,这么多年来,由于经济实力等方面原因,加上自己又在公立医院任职,过去一直无法实现这个愿望。

老人还有一个倔犟的性格,他不愿意与一些商人合作,因为祖上所开设的这家药店,当时不仅仅是一家药店,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于为民服务,赚钱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这两年,钟一棠老人想重开药店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主要原因还是看到现在一些中药材质量大幅下降,让他十分痛心,这样不仅对患者治病没有好处,更是对中医事业的发展不利。所以,从去年开始,钟一棠老人与家人商议后,决定重开老店,不仅要发扬祖国的中医事业,更要为广大患者提供质量更好的药材。

钟一棠老人告诉记者,他虽然不能亲自到新开的“钟益寿堂”坐诊,但若是碰到患者有什么疑难杂症需要会诊,他也会去帮助诊治,当然这些都是在他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下。

老人给新诊所立了几条规矩

钟一棠老人的孙媳张惠告诉记者,他们家新开“钟益寿堂”的目的,也就是想把祖上的基业恢复起来,不让传统医学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失落了。如今,似乎一切都是“钱”字开道,但他们这家老店一定会传承祖上的医德医训,本着为民服务、传承中医中药文化的思想,争取把“钟益寿堂”做成甬城一家品牌店。目前,他们已与市内多位名中医专家达成协议,计划来这里坐诊的都是知名专家,而且他们所销售的中药材也都是最好的品质,对于患者的服务也争取做到最好。他们绝不会把祖上的这块名牌给毁了。

张惠告诉记者,爷爷还给他们“钟益寿堂”特别制订了几条规范,诸如:若有个别高热、出血、剧痛、呕吐等患者前来就诊,给予先诊后挂号;若患者必须转其他医院治疗的,而本堂应该有医师作病史记录,并派一名护士送转其他医院,自至诊治完毕;有外省人来本市打工的因病就医,若无力付款的,予以全免;患者若有意见,当虚心听取,等等。

-相关资料

益寿堂当年很有名

据钟一棠老人说,当年“益寿堂”开设在离宁波市中心大概十来里路程的地方,也就是孔浦再下去差不多五六里路的样子,那里有个梅堰乡钟家村,那个年代还属于镇海县庄市区,他们家的益寿堂店铺是镇上唯一一家药铺,那时的药铺都有专门的医师坐诊。

当时来“益寿堂”看病的人特别多,不仅有本镇的人,还有来自奉化、余姚等地的患者。然而就在“益寿堂”远近闻名的时候,战火开始在全国各地蔓延,打、砸、抢、盗等事件时有发生,一些歹徒纷纷把目光瞄向一些店铺,他们家的药铺也自然成为主要目标,隔三差五就会遭受盗贼的偷袭,还有一些地痞流氓更是借机敲诈勒索。此时,人们都不敢外出,到诊所来看病的人也自然是越来越少。

钟一棠老人说,父亲为了逃避战争和一些无法抗拒的外力影响,于1926年8月干脆把“益寿堂”给关了,举家迁至甬城江北岸引仙桥下,在一个叫做佘使君庙旁边安家。然而,那时真是屋漏偏遇连夜雨,第二年该庙又遇大火,烧得一干二净,他们一家又只好迁到河对岸毛乾房,即今后马路王梅房。

标签:钟一 近百岁中医名家 家族 钟一棠 1941年 1983年

人参与 评论

热点聚焦

0
分享到: